“被原生家庭毁掉的中国女孩 ”,这部剧有点火

  • 其实这就是一个家庭资源分配的问题,可能在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下。女孩所分配的资源会更少一些。从国家到社会到家庭都是这样,资源的分配会根据利益有所倾斜。特别是家庭还受家长的个人喜好而分配资源。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72年的。我家三兄弟,一个差两岁。那时候家里挺穷,爷爷奶奶去世的早,姑姑和叔叔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读书的时候成绩挺好的。但是家庭情况不允许,读完小学就不让读了。12岁就和爸妈一起下地干活。大人去地里干活。我就在家给他们做饭,洗衣服,带两个弟弟。也许像老人说的那样,做得越多,错误越多。我从小到大是最不受家里人待见的。稍微有点错误,挨打挨骂那是家常便饭,可我两个弟弟确和我完全不一样,好的都是他们的,老二和老三都是大学毕业。哪怕是结婚了还受到了这种影响,我和我二弟同样的生病了,甲亢,我父母是带着他到处看病,所有的开销都是他们给,而我却没有一个人来看一下。过年回家,我妈还告诉我,弟弟生病了,花了不少钱,你这个当大哥的应该支持一下,要我拿五千块钱。弟弟们盖房子,我父母一人给5万,而我买房,什么都没有。虽然这些钱是父母的,但是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家里的地,国家给的补助我都给了他们,我现在说这些,不是说怪罪父母,而是觉得每一个家庭都有特殊的情况。家本来就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和环境,经济条件和个人性格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包容,换位思考是每一个人要具备的品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那种重男轻女的思想会慢慢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回复2

  • 我爸就是,他们姐弟5人,他是老四,上面俩姐姐,一哥哥,下面一弟弟。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争不过大的,小的又自幼就被父母宠爱,我大伯是给钱让他读书他不去,我爸爸是考上了不给钱,还是他万般恳求才给了第一年学费,后面都是自己挣的钱(那时候他是夏天自己去赊钱批发冰棍卖),为了省钱,回家都是找同学借的自行车,要骑一天多。分家时给我大伯3000外加一间房,对我爸爸是要算结婚的花费和饭食钱,最后是分钱没给,房子自己花2000买的,后面我爸妈找了一个技术员(我妈闺蜜的爸爸,是农业局的,农业大学毕业)来家里教种蘑菇,他们就天天和我爸妈吵架,还骂那技术员,最后没法了,我爸妈就去广东打工了,还是我3岁了,考虑到我的读书问题,我妈又把我带回了老家。对自己的儿子如此,对我也是如此,从我记事开始,过年压岁钱我堂哥堂弟堂妹都是50,我10,他们要买东西吃,当着我妈的面,给他们10,给我1块,搞得我还被我妈打了一顿,等我大点了更是分钱不给。很多事情,真是想都没法想象,一个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真是差别太大了,同是子女,既然不喜欢,干嘛要生出来呢?所以,我也从不喊他们。
  • 长兄如父
    --
    大学刚毕业时,
    工资是不够养活自己+买房的。

    你在乡下,父母如果去世,
    你弟弟们是没什么继承权的。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