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谈,记得先讨论土豆”

  • 中国的条件不能学美国农业。即便学也是在工业水平继续提高之后,大部分农民变成市民,而且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中国不是殖民地国家,不能搞种族灭绝,也不能圈地,只能一点点靠工业化城镇化。

    小农不代表可以没技术。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惠及小农经济。

    第三,我在美国生活过六年,美国的农产品真的挺难吃的。巴勒斯坦我呆过,得德国也呆过,美国的农副产品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味道相当差,没有正味儿。贵一点的也是。

回复3

  • 可能是土质的问题,外国的花生缺少国产花生的甜味,进到中国再种一次结的果口感也变成略带甜味了,美国的琴菜不好吃,同样的琴菜。来中国种出来的味道就变了。
  • 壬之 眼界所及,世界所在
    不管换什么地方买肉,死活做不出味道……
  • 小农当然也可用新技术,但是单位成本会比规模化的农场高很多,没有市场竞争力,只能靠政策补助来维持。规模化、标准化的目的就是降低单位成本,工业农业都是如此。当然,如果中国人就是愿意为了口感好的农产品多付费,那也不是大问题,毕竟饮食在中国是享受型消费的一个环节,而不仅仅是为了饱腹。可在国际上,我们的农业仍然会面临着大宗农产品输出国的压力,在自贸谈判上,这就是我们的软肋,人家会逼着我们开放。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