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这么大,“德国下水道”也不灵了

  • 音红型LL涂装舰 偶然会想现状的合理性在何处,如何理解。
    哦有个问题是……
    径流量是受建筑密度的影响的。
    我一开始也在想明明受雨面积大家都基本一致,为什么一个城市从百万人口扩大到二百万人口,反而排水无法满足要求
    然后一想,因为城市的面积是不变的,但是要容纳如此之多的人则需要密度更高的建筑啊。所以径流量也会大受影响,原来建设的排水管道不能满足要求了吧?
    你的地址复制错了,两个地址一样的,所以我没看到重现期是个什么意思……
    但这篇文章就是在说,资金不是宽裕到一定能用更好的排水设施,要慢慢来。

回复2

  • 深圳的非重点地区雨水管线,是按照3年一遇设计的。
    香港是按50年一遇的标准设计的。
    中国的雨水管线设计能力从来就没满足过10年一遇的要求。从来没有!
    越是早期设计的雨水管线,设计取值就越低。按照1年一遇设计的也很常见。
    一个城市从百万人口扩大到200万人口,城市面积会扩大至少一倍以上。
    ...
    这个世界不存在永远不会发生水淹的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所有的雨水管线,都有极限通过流量,超过了这个最大值,水淹不可避免。
    雨水管线取值高的城市,可能10年,20年发生一次。
    雨水管线取值低的城市,可能1-2年发生一次。
    在专业角度看,什么“你看,外国城市也会被水淹“,纯属外行笑话。
    同样,
    中国财政困难年代,没钱采用高设计标准,这个不是笑话,是无奈。
    真正应该笑话的是,
    很多城市明明财力已经很充沛了,每年财政的钱花不完,要年底突击花钱。
    为啥也不采用更高标准的取值来设计雨水管线 ?
  • 老天的降雨强度,是不会随着人口增加而增加的,
    深圳以前30万人,降雨强度是这么多,现在1000万人,降雨强度还是这么多。
    同样大的城市片区,
    按照计算,中国按1年重现期取值用1米口径的雨水管;1-2年就淹一次。
    发达国家按10年重现期取值能用到1米5口径的雨水管;10来年才淹一次。
    同样的1公里雨水管线,中国造价1000万,国外造价2-3000万。
    中国的排水设施从来就这样,设计取值偏低,因为穷。
    以前城市水淹同样很频繁,只是以前没互联网,你不知道而已。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