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的“三国杀”

  • 第一,汉书旧仪注,这一名词给你拆开了讲:仪,度也,典也。就是各种典籍,规范。比如«汉官仪»。汉书,也不是班氏所写,位列24史的«汉书»,而是汉朝的各种原始档案。«汉书旧仪注»是卫宏对西汉原始档案的考据。卫宏死后班固还没写«汉书»,当然不是它的章节。
    第二 你搞错了卫宏的年代,卫宏本人比班固还要大一点,基本上算一代人。而且卫宏死后,班固还没有写«汉书»。
    第三,所有两汉官员入仕都需要人举荐。不然你以为什么是察举制?举个例子,曹操的洛阳北部尉是司马防举荐。袁绍的濮阳县令是杨彪举荐的。再比如三国志钟繇专:南阳阴修为颍川太守,以旌贤擢俊为务,举五官掾张仲方正,察功曹锺繇、主簿荀彧、主记掾张礼、贼曹掾杜佑、孝廉荀攸、计吏郭图为吏,以光国朝。”李陵家世在大牌大的过汝南袁氏,颍川荀氏?
    第四,李陵的罪名是弃军不是投降。放弃部队逃跑!鼓动自己手下死战,自己却投降了。
    两汉官员入仕的举荐人都是十分明确的。因为作为官员原始档案的符派和敕牒对官员入仕的举荐人都是有记载。打历史官司,司马迁本人的说法如史记怎么能作为为司马迁辩护的论据?
    还有司马迁平生很多事迹比如生卒年都是郭沫若先生根据汉书旧仪注确定的。
    最后,晚安!

回复1

  • 连历史研究中孤证不立的基本原则都不清楚,还在那儿咬定卫宏的说法,而卫宏本人的著作评价历来不乏捕风捉影之评,更是已经基本失传,现存的不过是后人辑录其中的一点残本,为啥史记不失传,为啥汉书不失传,为啥那么多书不失传,不正说明他的东西当时就没人看,自然也就没留存么?既然他是根据汉代档案写的,连档案都有记录了,难道汉武帝看不到?那么怎么解释他说的司马迁受刑前极言汉武帝及其先祖种种坏话,受刑后汉武帝还要把皇帝身边最亲信的官位中书令给司马迁?
    为啥汉书中提到司马迁的罪名时明确说“上以迁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只字不提什么坐举李陵的事儿?为啥其他史书上都没有坐举的事儿?其实史学界普遍不认同这个坐举,也有学者认为说这里的坐举只是坐而论道赞誉而不是举荐的意思,尤其是在坐举李陵这句话之后还说司马迁“后坐举李陵,有怨言,下狱死。”,这个更是早就被证明是谣言,拿着这样的鸡毛当令箭来谈历史,你是来搞笑的么?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