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的“三国杀”

  • 真是搞笑,《汉书旧仪注》可不是汉书中的一个篇章,而是几百年后的东汉人卫宏自己针对汉书做的注解,所谓李陵是司马迁举荐的事儿,并不见于司马迁本人的《史记》与时代更接近的班固著《汉书》,只是几百年之后突然冒出来的说法,尤其可笑的是这个卫宏还在这个旧仪注中指出,司马迁在受刑之前就极言汉武帝乃至汉景帝很多坏话,连几百年后的人都知道司马迁说了很多汉武帝和汉景帝的坏话,然后汉武帝一无所知,还很快给了司马迁中书令这样皇帝身边红人才能得到的可以说位极人臣的高官?你不觉得可笑么?可见这个卫宏的东西只是一些道听途说的小说家言。顺便说一句,这个卫宏的另一本著作《诗小序》的评价就有“所解诗意,时多歪曲,有的甚至是生拉硬扯,捕风捉影。”其实卫宏这个说法不但没有其他佐证,更不合常理,因为李陵本身就是将门之后,有世袭的爵位,可以说生下来就必然会当皇帝最亲近的侍卫之一,这样的人还需要别人举荐么?
    李陵之前汉将投降匈奴的不是没有,而且汉朝官方也原谅了没处罚,为啥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反应这么大,其实就是因为汉武帝本人是很看好自己的这个亲兵李陵的,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回复1

  • 第一,汉书旧仪注,这一名词给你拆开了讲:仪,度也,典也。就是各种典籍,规范。比如«汉官仪»。汉书,也不是班氏所写,位列24史的«汉书»,而是汉朝的各种原始档案。«汉书旧仪注»是卫宏对西汉原始档案的考据。卫宏死后班固还没写«汉书»,当然不是它的章节。
    第二 你搞错了卫宏的年代,卫宏本人比班固还要大一点,基本上算一代人。而且卫宏死后,班固还没有写«汉书»。
    第三,所有两汉官员入仕都需要人举荐。不然你以为什么是察举制?举个例子,曹操的洛阳北部尉是司马防举荐。袁绍的濮阳县令是杨彪举荐的。再比如三国志钟繇专:南阳阴修为颍川太守,以旌贤擢俊为务,举五官掾张仲方正,察功曹锺繇、主簿荀彧、主记掾张礼、贼曹掾杜佑、孝廉荀攸、计吏郭图为吏,以光国朝。”李陵家世在大牌大的过汝南袁氏,颍川荀氏?
    第四,李陵的罪名是弃军不是投降。放弃部队逃跑!鼓动自己手下死战,自己却投降了。
    两汉官员入仕的举荐人都是十分明确的。因为作为官员原始档案的符派和敕牒对官员入仕的举荐人都是有记载。打历史官司,司马迁本人的说法如史记怎么能作为为司马迁辩护的论据?
    还有司马迁平生很多事迹比如生卒年都是郭沫若先生根据汉书旧仪注确定的。
    最后,晚安!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