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观影补记,兼回忆某人的初中时代的点滴

1,激光IMAX3D观影,单张票价84。坐在第七排正中,观影效果刚刚的,这个位置太正了,音效好过头了,虽然并不震耳朵,但是推背震屁股,有4D效果了,哈哈。

2,影片毫无疑问是流浪地球。感觉制作上真是十分用心了,这个可以在细节上看出来,特别是近景,这个是超出绝大多数科幻片的,比种土豆的,飙车的,钻洞的,串门的,带半脸面具的,穿全身铠甲的等等都要丰富。我看电影很少二刷的,大圣归来,战狼2,红海行动等等都没有。但是流浪地球的二刷已经在规划中了,就是因为这些细节打动了我,给我一种未来世界大约就是这样的真实感。我还要再去仔细看看这些细节。

3,说到细节,就让我想起来,最近的影评无论是褒贬,似乎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流浪地球的细节上还有一些瑕疵/漏洞。这一点我是无法苟同的,在我看来,在细节的合理性上,流浪地球其实已经达到了目前为止科幻电影史上的巅峰,如果不是第一的话。

这里先说说我所认为的何为科幻。化用大仲马的一句话,所谓科幻就是挂小说的钉子。也就是说,所谓的合理性真实性无非就是在不违反最基本的规则、定理下,看是否能够自圆其说,先“科”学,后“幻”想,但更多的是幻想。科幻史上第一个高峰,儒勒凡尔纳,他的代表作《海底两万里》被奉为经典,现在看来,他的这本小说遵守了最基本的科学规律,所以潜水艇后来实现了。但如果多问一句,书中潜水艇的动力是否科学呢?其实这里是大片留白,回避了。书中说是用电,那又是什么发电呢?而在小说出版大概一百年后,才出现能达到小说中潜艇性能的核动力潜水艇。

再说回来电影。我这里可以保证,因为电影细节已经很完善的缘故,能够解释其中几乎所有细节。比如引爆氢氧混合气体(注意,不是引爆木星)这一剧情,有人对点火方式提出疑问,比如,为什么不发射洲际导弹?理由想编圆其实挺简单:

a、导弹准备需要时间,在非战备状态下不可能随时发射;

b、导弹飞行需要时间,毕竟需要先脱离地球引力,然后转大圈到达木星引力影响范围内;

c、导弹制导是个大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

d、可能导弹已经改装成火箭发射空间站去了,没有存货;

e、导弹因为在全球联合下因为内部矛盾缓和用不上,所以几十年来没有更新换代技术,因为落后派不上用场;

f、因为地球环境巨变,没有合适发射导弹的场地和气候条件;

g、没有合适的弹头,核弹头冲击强度太大,万一还没有点爆气体,先把气体吹散呢?常规弹头威力太小,万一点不着呢?当然可以制造专门的燃烧弹头,不过这不是来不及吗;

h、因为地球上到最后已经混乱了,已经找不到合适的人去顺利发射导弹了;

i、叛军的影响;

j、联合政府的分歧,等等等等等。

先列这么十条吧,只要想找,还会有更多解释,还是那句话,只要不违背基本的规则,想编圆满其实不难。这比解释人掉到黑洞里为什么不死简单多了,要想解释这个,需要引入玄幻或者魔幻体系,看是大乘期修为能抗住,还是大魔导师有办法?

类似的疑问还有点火为什么不用激光的,想解释也不难。打字太累,不多赘述。

4,还是这个情节,因为是个高潮和关键,所以大家讨论最多。但我发现很多人讨论的时候是因为真没留意呢,还是用词不准确,对于这个剧情的叙述是有问题的。什么问题呢?最后引爆的不是木星,是木星氢气和地球氧气混合后的一个节点,这个节点不在木星上,当然,因为木星引力更大,这个节点是十分靠近木星的;而且最后也不是空间站撞击引爆的,撞的是气体,咋引爆?空间站是跑到了发动机喷出的离子流上,用离子流引爆了空间站,继而引爆混合的气体,所以地面救援队也不是做白工。

5,这场电影使我回忆起在我初中的时候,大概97年左右吧,那时候太阳爆炸这一个科幻的梗是挺流行的,类似于今天的穿越,所以我也幻想了一番,最后和大刘选择类似,也想到了移动地球,不过我的灵感是来自于火山爆发,并且联想到喷气发动机,从而有了这么一个想法。不过还没有来得及多想想,就被英语单词榨干了脑容量。当时应该还画了图,不过已经找不到了。哈哈,如今回忆起来,也是颇有趣味。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