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何方——新时期美国全球战略发展近况浅析

此篇期冀意图衔接《从地缘到金缘》美国后冷战时期战略思想史,分析近两年来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趋势,同时联系《战略克制》特朗普卸任后的中美格局,承前启后,为中美关系的大致走向做出基本判断,并找出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随着美国后冷战时期失去清晰目标和竞争对手,国际上一系列首尾不解的干涉行动后陷入迷局。痛定思痛,老一辈战略家提出了综合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尽全国之力的“大战略”构想。该构想对于“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中国人可说是习以为常,但对于提略必战、单事单议的美国人则是崭新思路。

由基辛格博士推动、以耶鲁大学为试点,启动了美国首个大战略研究。项目刚建立时因锣鼓喧嚣做事高调,被批评“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并引发了精英界“是否应该有大战略”的激烈讨论。最终项目沉下心来,对社会公开课程内容,并经过多年积淀,培育了一批全历史、全视角的综合跨界型人才,不少成长为智库界的中流砥柱,可谓是美国战略界的黄埔军校。

而在奥巴马时期,领导人本具有长远眼光,但由现实所制,不得不实行收缩战略、首当其冲便是退出中东这一战争泥潭。随着希拉里宣布重返亚太,其手下一帮子智囊也出谋划策,制定了构建TPP、进军亚太的经贸军事一体战略,其关键幕僚坎贝尔也称“将为亚太打造新的操作系统。”希拉里本计划当选后将其立刻投入运行,谁知特朗普当选,采取了颇有争议的“美国优先”政策。

随着对伊斯兰国的围剿落下帷幕,美国也重新得以把精力放回长远的世界格局,猛然感到其世界霸主地位正受到新兴大国的威胁。与之前小规模、低技术的对手不同,中俄分别具有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单靠美国依仗某方面手腕已经无法把控,迫使其战略界不得不思考如何综合运用现有优势,制定多面一体的大战略,来应对国力对比所带来的艰巨挑战。

也就是近两年里,大战略研究正在美国学界方兴未艾,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常青藤盟校以其广袤的人脉网络和雄厚的师资实力,吸取了一系列社会资本,创立了各种大战略研究项目。同时其学界也正掀起一股实用主义潮流,将本是自成一格的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重新导向政策建议等实战运用,试图透过民粹主义回潮的迷茫期,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当然这场理性回潮也体现出了基相的先见之明和实干精神之重要。一主不能无策,一国不能无谋;但高谈阔论、甚嚣尘上的代价则是停滞不前。美国正反思过去、总结经验,并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虽然其方针政策尚未确定,但新一代战略界“首要对手”的矛头已经直指中俄。

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需多年淬炼才可融会贯通, “中国通”往往固步沟通者和专家顾问角色。又因国情不同,美国战略界一直对中国讳莫如深,将他们调离核心的战略设计,局限于东亚研究和“红军”研究中,最多也只是负责冲突管控,或者事后评论纠偏,难以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在这个中美并存的21世纪,中国已然成为一门至关重要的必修课,而一个由美国头号中国通创立、专注全球视角的战略项目居然缺少对中国的深刻研究,实在是美中不足。而这一缺陷直接导致的结果则是初代“国师”往往是防务或是苏俄背景,不由自主以其熟悉的对抗思维来套中国的特殊国情,做出一系列微妙误判。

以今年喧嚣其上的《All Measures Short of War》、《The Unquiet Frontier》等书为例,作者以防务视角粗暴地将中俄划为一类,称之为试图颠覆现有国际秩序的“修正主义”大国,无视中国的友善意图,忽略中国“国际秩序的建构者”之自我定位,并实际贬低中国对现有体系做出的必要补充。这种零和对抗的冷战思维正将中国推向对立面,而近日的《国家安全战略》也可说是切实体现。

与此同时,“大战略家”们往往涉猎甚广,但知识结构不够扎实、喜欢高谈阔论却不接地气,尤其对中国知之甚浅这点则成了新时期首代战略家的硬伤。与媒体行业者不同,美国战略家往往深入个人领域,但并不擅长兼顾甄别信息源,容易受到权威媒体的报道“套路”影响。其对权威媒体的体现在于美国战略报告时常引用依赖新闻报道,而报道回过头去采访报告专家,陷入循环回声。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中国正从“独善其身”走向“兼济天下”,心怀世界,天下为公,其世界视野也在随之不断拓广。这些问题在 “中国通”欧逸文的《野心时代》中均有敏锐捕捉,然而其他批判质疑心更强的美国精英(包括战略界)则有另般解读。

其实这些报道套路背后其实并非恶意,而是美国文化中反抗帝国压迫的建国史和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哲学,从而产生两个思维模式,在电影等传媒中均有体现:一是“顶层腐败”(Rot at the top),认为权力越大越道德败坏,更需要强力质疑监督;二是《1984》式的反极权主义倾向,认为国家机器(例如军队、警察)只在乎自身权力并不关心百姓死活,还倾向于滥用暴力压制个人自由。

在这样的文化范式中,中国的诚意饱受质疑,用于保护自身正当利益的行为则成为佐证。这样的文化壁垒虽难以用言语打破,但中西交流的重要性使得建立互信一事愈发迫切,否则受思维模式牵引和地缘力量的推动,两国必将走向相互对抗、两败俱伤的道路。

美国战略界深受与俄对抗的冷战思维影响,对华认识又依仗于深陷套路的权威报道,中美的战略隔阂很可能仍会加深。一旦两国的共同利益纽带受到个别事件或人物的撕扯干涉,冲突管控机制再不幸失灵,两国则可能爆发严重冲突。在此之前,中美两国则必须见之于未萌、防患于未然,及时采取行动,在教育界便提早建立互信共识,互相加深了解。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