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桶”难做,John Jeff“反向升级”误导消费者?

500

来源丨彭播社(ID:PBS1111)

文丨彭播社团队

编辑丨陈琛

​“警惕国货浓度骗局,遇到这种品牌,拒绝购买,本人率先拉黑!当下国货的大环境更看重创新、诚信、研发,这个品牌(指国产美妆品牌“John Jeff”)可以说和以上三大要素关系不大。”微博博主“小本Brant”爆料称,“John Jeff油橄榄精华液”存在浓度宣称上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500

△图源新浪微博

John Jeff是近期“风很大”的一个品牌。据了解,该品牌隶属上海约翰杰夫化妆品有限公司;因“以成分 达有效”的品牌经营理念,而被网友称为国产护肤品界的“原料桶”(指那些配方精简、原料纯度较高,舍得下猛料的护肤品品牌)。

据飞瓜数据显示,在近30天(2022年3月28日至2022年4月26日),John Jeff在抖音平台的销售额达182.2万元;“仙姆SamChak”“崔佳楠”等抖音头部主播都曾为该品牌带货。

然而,这个网红品牌,最近却因一款产品的浓度宣传,涉嫌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陷入一场舆论风波之中。

浓度“被动”提升?

整件事情的起因是,John Jeff旗下单品油橄榄精华液(原5%浓度版本),于近期进行了产品升级,油橄榄叶提取物溶液的浓度宣称由5%提升至7.7%。

500

△John Jeff油橄榄精华液淘宝旗舰店宣传图/图源淘宝

但升级过后的版本,与原版本对比,颜色变浅、稠度变稀,引发消费者的质疑,认为John Jeff油橄榄精华液存在兑水稀释的嫌疑。

John Jeff官方也是对该舆情迅速做出了回应,但这份回应的内容,反倒让部分对原料敏感的博主,抓住了“尾巴”。

500

△John Jeff官方对网络传言的回应/图源新浪微博

John Jeff在回应中称,油橄榄精华液的浓度标识为油橄榄叶提取物溶液浓度,其中原5%版本和现7.7%版本的油橄榄叶提取物干料浓度均为0.5775%,10%版本干料浓度为0.75%。

500

△John Jeff油橄榄精华液7.7%版本所用原料相关讯息/图源新浪微博

微博博主“一勺胖酱”分析称,5%升级到7.7%,并不是干料浓度的提升,只是原料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由“油橄榄+果糖”变为“油橄榄+甘油+水”后,带来的原料投入的变化。

简单来说,原料中甘油和水的带入,让该产品所使用的溶液浓度得到了“被动”提升,并非是添加了更多的干料。

“不存在造假问题,但存在误导。5%油橄榄精华升级到7.7%版本,但油橄榄干物料浓度不变,不难看出宣传上的有意误导。”一勺胖酱表示。

这样看来,小本Brant对于John Jeff油橄榄精华液所谓的“升级”,不过是在玩“数字游戏”的质疑,不无道理。

“概念添加”触动消费者神经

消费者对此事表现出的激烈反应,其实不难理解。

2021年2月,“AOEO奇迹焕颜精华面霜”遭博主打假,该产品宣称“玻色因浓度30%”,但经第三方送检后却发现,其波色因(标准成分名为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真实含量仅为0.04%。最终,经广州市场监管部门调查核实,该产品的生产企业承认玻色因添加量不足1%,并被责令下架整改。

500

△图源微信公众号

AOEO奇迹焕颜精华面霜,也是当时的“网红爆品”,与AOEO关系密切的抖音头部主播“阿纯”,就曾多次在直播间内销售该产品。

众多博主强力背书、种草的网红产品,仍频频被曝出“概念添加”和“含量虚标”事件,自然让消费者对护肤品的真实添加以及成分添加,是否达到起效浓度,变得格外敏感。

宣传添加量和真实添加量之间的冲突,通常是由于品牌在宣传时,有意或无意地混淆原料溶液浓度与实际干料浓度,或者将那些不能达到起效浓度的微量成分,作为功效宣称的支持。因此,浓度宣称难免会成为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重灾区”。

对于消费者而言,本是冲着宣传中的高浓度有效成分添加而来,但却遇到品牌用溶液浓度做“烟幕弹”,由此造成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因此,概念添加和虚假添加成为消费者“人人喊打”的对象,并不奇怪。

所幸,2022年5月1日起,《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将正式施行,其中第十二条对化妆品的成分标注做了详细的规定。

500

△《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的内容/图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这意味着,品牌不能再“肆意”对成分进行排序,而是需要严格按照产品配方含量降序排列;那些含量低于0.1%的成分,将被标注为“其他微量成分”。消费者也能通过成分表,来更好地甄别产品的优劣。

“穷姐夫(John Jeff的谐音别称)的产品我从来没有用过,不好做评价,但不论怎样,坚守产品效果,不玩花头,才是长久之计。”一勺胖酱总结道。

从John Jeff油橄榄精华液“升级”引发的这场风波中不难发现,国内消费者对护肤品真实添加的敏感度,已经到了“风声鹤唳”的地步。而在化妆品新规即将施行的当下,概念添加和含量虚标,或将逐步退出行业舞台。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