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动辄拿上一代的标准,来衡量现代年轻人,这只能说是一厢情愿的天真

【本文由“老徐子”推荐,来自《年味的实质就是长辈对晚辈的“PUA”?》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故址
  • 补充一下,想有“年味”,那停电断网七天,你们的年味就回来咯!
    这与亲情无关,我反对的是“绑架”,用“民族文化”用“传统习俗"的绑架,你不按“他们.父辈”的规矩过年就是不遵守“传统文化”就是"不孝”,各种扣帽子”不给你“选择”的权利,说白了就是不能接受他们的权利被侵犯,“长辈的权利”;其实说没有“年味”的最大的群体应,该主要是"他们”,根源是“年”和"他们"所期待的不一样了,“他们"不高兴了;跟一个住在楼下的叔叔聊这个问题,他说:“你们怎么就不能按我们的要求过这个年?让家里人都高兴高兴。”这オ是原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传统节日就是因为"规矩、礼节、传统"オ逐渐失去年轻人的参与.…..即便参与也是敢怒不敢言.……过年和打仗一样.….只有怨愤!春节就是这样·已经是两个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割裂………
    一个逝去农业时代的“年味”与·完成工业化的新时代正在发生和将要成型确未落地的“年味”仪式的碰撞……其实国家已经给出了答案春节只给了3天假(其余4天是星期拼的),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春节现在的传统和规矩就是一种另类的绑架……根源还是话语权的碰撞.…….
    于我来说,过年,其实过的就是人,一个循环的结束和开始,歇歇脚,与想聚想见的人在一起,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热热闹闹,把酒言欢,举盏品茗,这才是过年,这才是吸引人们千山万水赶回家的原因….…不是“贴春联”不是"放鞭炮"不是“拜年”不是"上供”不是“烧纸”不是“传统”
    春节.….其实是我最讨厌的节日.… s 没有之一…每年的春节假期我都不快乐……也总会发生争吵….

评论区怼我的,大概率是四十五岁以上的,我就喜欢看你们不爽的样子,我本人三十五岁有一儿一女,后面的有综合其他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撕裂的时代,上下两代人的思想差距如同天壤之别,于是发生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上一代人的价值观不足以引导下一代人,这导致下一代人的反叛心特别强。

上一代人信奉的是群体、亲情、面子、礼节、形式,他们很多人一辈子都是为这些东西而活.

而下一代人早已浸泡在城市文明中,他们信仰「规则至上」、「利益大于血缘」,将性别平等、婚姻自主、尊重个人空间等等。

即使在2022年的今天,中国还有很多上一代人思维局限在30年前,停留在找工作要找国企,可以先结婚后培养感情等等这种代沟,这让年轻人和他们根本无法沟通,每一秒都是折磨,自然会渐渐远离。

上一辈的人是穷怕了,他们太缺乏一种现实中的安全感,心理的需求更多集中在生存上,所以他们不在乎精神世界的,他们更加关心你能挣多少钱。年轻人真正讨厌的是什么?不是他们穷,而是他们的精神不足以引领年轻人。上一辈人是活在大家眼里的,所以格外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名声,而下一代人完全活在自已世界里,他们不会顾及别人或者大家。年轻人为啥不想拜年?不想走亲戚?很正常,他们本来就需要重新定义工业文明下的“社交”。

总有人动辄拿上一代、上几代的标准来衡量现代年轻人,说他们不热情、不打招呼、不懂礼貌。其实这些衡量的标准,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时代需求的反映。上一代人为什么这么重视“人情往来”、“人际交往”,深层原因是他们所处的社会属于“互助社会”社会形态。

今天我家盖房子,自己肯定完成不了,需要村里邻居、周围朋友过来帮忙。哪天帮过我的朋友家里有孩子结婚,我自然也要过去帮忙。甚至今天家里做饭没醋了,也需要到邻居家借点。哪天邻居家没米,也会从我这里临时借点救急。有这种“社会互助”的刚性需求存在,谁能不在乎“人情往来”? 如果你不做这套“标准动作”,你将被孤立于这个互助体系之外。

在各种商品、服务供给匮乏,财富资产匮乏的时代,自外于这种体系,往往意味着处处掣肘,寸步难行。农耕文明下的社交,并不像很多人缅怀的那么美好,很多时候根本不是什么“人情味重”、“懂礼节”,更多的是被现实逼迫,不得不做的固有程式和“演出”。

而在当今的工业文明时代、信息时代,各种商品、服务供给应有尽有,需要什么往往一个电话、敲几下键盘就能解决。家里电灯坏了,我不需要找认识的电工朋友,找物业来就可以;家里要宴请朋友,我也不需要找做厨师的朋友,去餐厅定位,或者叫外卖就可以。那套束缚人、让人不得不低头的“社会互助”的基础不存在了,再想让它像以前一样被敬畏、遵守、奉若圭臬,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你见个面,打个招呼,聊几句,如果能让我愉悦,也许我会做;

如果没有这个效果,甚至是只会让我不舒服、不痛快的“无效社交”、“无意义社交”,我就不会去做。我不这样做也不会有承受不起的成本,又不会像以前社会一样,山不转水转,将来做某些事会求助到你。顶多让你觉得我没礼貌、内向、不合群。但怎么看是你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我才不会为了让你开心,而让自己不开心,凭什么? 还不如我自己刷会手机,玩会游戏呢。

这才是现代年轻人关于“社交”最真实、最现实的底层逻辑。

离开这些思考,仅仅从“老礼儿”上奢求现在的年轻人一定要尊从过去的社会规范,只能说是一厢情愿的天真。

“我怎么想”远比“你怎么想”更重要。这才是现代年轻人社交所遵循的最高准则(有利害关系、利益关系的不在此列)。这是自私吗?不是,准确点说,这是“客观条件允许下的自我”。社会发展到这一步,换谁都会如此,别怪年轻人了,别在哪瞎矫情了!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