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关于杂交水稻的科普,关于科学部分基本不对

【本文来自《再不科普,袁隆平的贡献就被黑的…只剩一篇论文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看了这段视频,发现前面科学的部分基本都不对。这个视频我从第一句开始纠正一些错误,只挑学术问题,小错不算:

1、杂种优势和不能近亲结婚没什么关系。举什么例子不好,非要说人类,人类偏偏是个可能没有杂种优势的物种。不能近亲结婚主要是为了防止遗传病,那些漂亮的混血儿目前认为出自幸存者偏差,而中国人最早认识到杂种优势的根源可能在于骡子。

2、达尔文是不是杂种优势理论的奠基人争议很大,但如果说是达尔文通过玉米杂交发现杂种优势肯定不对,因为他之前发现杂种优势的人还很多,比如孟德尔、克尔罗伊特。但因为达尔文在杂交优势基础上提出的“嫁接杂交”其实就是后面米丘林李森科学派“无性杂交”的源头,当年的宣传就是达尔文发现了杂种优势,这个是历史问题。

3、杂交和所谓农业黄金时代没有必然联系,产量翻倍的原因很多,根源应该是农业技术,比如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或者说,直到今天N系法杂交的争议也很大,我是指学术争议。

4、原Po所谓“农学黄金时代,中国恰恰一穷二白”的论调,我不知道是哪儿来的,那时候中国农业研究水平不弱。比如我国最早开始杂交玉米的工作在建国前就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十年内,有几十种杂交玉米被培育出来,比如坊杂系、春杂系、品杂系、百杂系……

5、无性杂交不是错的,甚至嫁接杂交也不是完全错的。这个讲起来很麻烦,需要考虑特定的mRNA分子在韧皮部长距离运输等问题,但至少体细胞融合作为无性杂交的一种方式已经算是成熟技术了。

6、搞过水稻的都知道,杂交水稻很常见。我国也没有否定过水稻的杂交优势,因为当年其实还有上一代研究杂交水稻的,丁颖。丁院士把研究方向定在了杂交育种上,走自繁自育的路子,后来被称为为中国稻作之父。可惜走得早,年轻一代少有人知道了。

7、关于水稻不育系的解释基本都是错的,比如原Po说不育系雄蕊里面没有花粉,其实很少没有,败育型花粉更多。著名不育株“野败”的意思就是野生花粉败育,而不是没有花粉。

8、原Po说日本那个成本很高,没有杂种优势的水稻,应该指的是“藤坂5号”不育系,但与他的说法刚好相反,日本人不止那一个成果,而且也激励了全球科学家的研究,那段时间相继配套了十几组。我国也在那时候配套了几组,也引进了几组。

何况原Po说失败了的日本,他们的BT型台中65不育系,直到今天也是我国粳稻主流不育系之一。日本放弃杂交水稻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走精细农业,而不是怕成本高,日本水稻成本再高也有人接盘。

9、至于向美国推广杂交水稻的事情,那次中国差点儿吃大亏,丧事喜办可没意思。当年是美国公司看上了咱们国家的技术,想偷。也是欺负咱们专利意识薄弱,差点儿就偷成了。他们还想偷印度来着,偷成了一半。倒是我国在亚非拉推广成果喜人,那是真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