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安南的自传 我想说三个重点

昨日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瑞士病逝,享年80岁。现任秘书长古特雷斯以及多国领导人均表示悼念。出于对这位伟人生平的好奇,我翻开了他的自传。

安南的青年时期,此处就不回溯了,毕竟他的政治生涯才是真正精彩的部分。但要是列出全部的功绩也全无意义。所以,我选了其职业生涯的三个关键点,具体说说这位前联合国秘书长的过人之处。

一 出任联合国秘书长

 安南坐上秘书长的位置,是1996年12月。

500

(图片来自安南自传《安南回忆录 干预:战争与和平中的一生 》)

当时国际局势风起云涌,世界范围内的维和行动正处于急速扩张时期,所有维和使命又都在饱经内战折磨的动荡地区。联合国当时也接连受挫:先是索马里维和失败,再是卢旺达竟然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眼皮底下,遭受种族清洗之灾,最后是1995年,在联合国指定的“安全区”里,发生了8000多名波斯尼亚人民被屠杀的惨案。 

一时间国际舆论沸腾,联合国的声誉断崖式下跌,时任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主动放弃了连任。当时的安南还是诸多副秘书长中的一员,因为他之前主动参与调停过这些冲突,还在处理国际争端上经验丰富,被选为秘书长。可以说,安南是挽狂澜于将倾,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个超级大锅。

走马上任之后,安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振兴联合国。

1997年7月,安南向会员国提交了“振兴联合国”的计划,对秘书处的管理,安理会的组成等等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接下来的五年是他人生的抢黄金时期,不管是多棘手的政治危机,他都能斡旋其中,安抚多方。

1998年,各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干预达到顶峰,不仅对整个国家进行狂轰滥炸,还有对伊拉克军事方面的突击核查。时任伊拉克总统的萨达姆,此时对联合国的不满也达到了顶峰,不仅和各国面对面开炮,甚至还一度叫嚣着要使用化学武器。

当时的萨达姆正值权力巅峰,安南自己也在自传中承认“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是联合国的老问题了”“没人对该政权抱有什么幻想”。可以说,安南当时要是安抚不了伊拉克,联合国内部也会理解的,这并不是一个非成不可的任务,一不小心还会性命难保。“我知道我踏入这泥潭,会遭到各方的怀疑和利用,”安南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但我也同样肯定,我能发挥关键作用”。

最后,谁都没能阻止他坐上前往伊拉克的飞机。到了巴格达,一群秘书心惊胆战地看着他和萨达姆一起抽雪茄。几个小时过去,烟灰和随行秘书的冷汗都落了一地。

可是,伊拉克的炸弹,却在接下来的半年内都没有落下一颗。

500

(图片来自安南自传)

二 荣获诺贝尔奖

2001年获奖,是安南职业生涯的巅峰。

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同时颁给了作为机构的联合国,以及作为个人的安南。这种方式并非没有先例,根据官网的数据,从1901年诺贝尔和平奖启动开始,共有104位个人以及27个机构获奖。按照规则,个人可以单独获奖(最常见),也可以和机构一起,当然机构也可以单独获奖(比较少见)。安南当年就是第二种方式,诺贝尔奖的官网上也注明,安南与联合国分享该年的和平奖,功勋章上各占一半。

500

诺贝尔奖官网上,有2001年分别颁发给联合国和安南的证书,当年的颁奖视频也可以在官网上找到,附上截图,与诸位一起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500

二位手里的证书,就是下面这份(为节省空间,只截取了右半部分):

500

领奖台上的安南风光无限,事业也在此时达到顶峰。但安南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获奖,主要是因为“我们三个月以来做出的努力”。

三个月前,是9.11事件。

整件事的经过就不多说了,这场世纪之初的灾难最终导致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近3000人丧生。“这场袭击不仅仅针对美国,而是人类本身”,安南晚年回忆道。当年联合国也迅速采取了措施,安理会成立了专门的反恐机构,并与美国携手加强了对塔利班(阿富汗境内庇护本·拉登的恐怖组织)的控制。塔利班被推翻之后,安南也没有放松警惕,随即启动了阿富汗本国的治理和政府重建工作。

阿富汗一家名为SIGAR的网站也详细记录了重建的进程,从2010年的政府季度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曾经几乎占领全国的塔利班,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蓝色部分是塔利班势力范围)。

500

500

虽然安南自1997年上任以来政绩斐然(诺奖的颁奖词中也有详细叙述),但9.11事件后的优秀表现才是让他获奖的临门一脚,也是安南整个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考验。

三 退休后的安南

2006年安南卸任秘书长,但他并没有休息,依然为了世界和平四处奔走调停。肯尼亚国际冲突,全球民族安全委员会都有他的身影。2013年,安南出版了回忆录Intervention: Life in War and Peace, 目前网上有中文版,名为《安南回忆录 干预:战争与和平中的一生》,不过翻译很渣,建议谨慎购买。

整本书中详细记录了安南的职业生涯,几次最为棘手的几次国际战争都有详述。而对于出任秘书长或者获诺贝尔奖这种人生大事,安南反而是一笔带过,导致这本书不像是回忆录,更像一本区域国别战争史。安南先人后己,确实担得起品行高尚一词。

此外,回忆录中他自嘲为“替罪羊”,因为该词的英文Scapegoat和联合国秘书长(Secretary general)首字母相同。在他看来,任何庞大的组织都无法避免某种程度的政治化,“如果我为人权事业筹集资金,发展中国家可能会抱怨我不顾他们的利益;如果我想要用于发展的资源,发达国家也会抗议。”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安南都扮演者中间人的角色,在多方势力之间斡旋。2012年,安南接受了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任务----出任叙利亚特使。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专访时,“一个合格的中间人不是要选择一方站队,”他说道,“而是要想办法调停冲突。”

遗憾的是,叙利亚的痼疾难以消解,安南最后以失败告终。

500

面对CBS,安南似乎有些遗憾,“战争,难道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吗?”

随后记者问道他之后的打算。“我要去生活了”(I’m going to live)安南说道。他这一生几乎都奉献给了联合国,有惊喜也有惊险,还有多少遗憾都不知道丢在了哪里。从1962年的小职员到2006年的秘书长,44年过去了,他最终得以功成身退。

 

如今诺贝尔奖的官方网站上,在安南简介的末尾,多了这么一句话:

500

一个把一生奉献给人权事业的人,是值得缅怀的。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