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解放战争时期的界首县(续完)

界首县的党政建设

 

1947年12月以后,县委、县政府驻杨集(今属沈丘县)一带,主要领导人是:县委书记吴忠培,副书记乔道三,县长马捷,副县长赵凌云,1948年2月,豫皖苏区党委和二地委在界首城召开土改整党会议以后,由张孑夫任县委书记,吴忠培任副书记,葛宝琳任县长,马捷和乔道三分别专任界首支队队长、界首市市长职务,同年8月,葛宝琳调出,祖振兴任县长。

500

1947年10月界首城解放后,经豫皖苏第二地委会和专员公署批准,建立界首市民主政府,由界首县委副书记乔道三兼任市长。界首市党的工作仍由界首县委领导,1948年3月,成立中共界首市委,由沙河工委书记张柏园兼任市委书记,此后,界首市完全脱离界首县委及二地委领导,直属沙河工委管辖。

界首县下辖8个区政权。各区的主要负责人是:巴集区,刘瑞任区委书记,罗和廷任区长;秋渠区,彭福山任区委书记,吴一力任区长;杏店区,张毅之任区委书记,王良、巫忠仪先后任区长;杨集区,李世海任区委书记,张宏远任区长;槐店区,方园任区委书记,温子端、吕玉斋先后任区长;纸店区,孙毅任区委书记,李宪岑任区长;黄桥区,徐守政任区委书记兼区长,不久,王剑一任区委书记,张连三任区长;光武区,朱子桢、汪淑嫒(女)先后任区委书记,巫忠仪、李亚光先后任区长。1948年10月,二地委曾一度将太和县的李兴区和淮阳县的鲁台区划归界首县管辖,这样界首县共辖10个区。葛禹平、刘秉衡分任李兴区区委书记和区长;张灿华(女)、温子端分任鲁台区区委书记和区长。县委为加强乡政权建设,陆续调配和选拔一批干部。据1948年11月统计,全区共有区干39人,乡干315人,杂务人员38人,为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界首县还健全了各种工作机构。县委设立了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县政府则设立了财粮科、交通局、工商局、民教科等单位,都配备了负责干部以及办事人员。据统计,当时县委、县政府共有干部41人,杂务人员59人。

1948年夏,界首县开始建立乡级政权,每乡都配备了乡长、乡财粮、乡委员等脱产或不脱产干部,开始每区只有1—2个乡,至8月以后,各区都普遍建立了乡级政权,每区有59个乡,如:光武区有申湖、枣林、丙集、刘桥、尚寨、黄寨、光武、孙寨等8个乡。黄桥区则建立了郭寨、肖寨、吕寨、桑树、段寨等5个乡。

界首县对在斗争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加强培养教育,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及时发展入党。据1948年底统计,全县共有党员167名,分布情况是:县委会10名,县政府11名,工商局4名,公安局3名,交通局2名,巴集区15名,秋渠区13名,杏店区20名,槐店区19名,杨集区15名,黄桥区17名,光武区19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界首县的各项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消灭反动武装,稳定社会秩序

1947年秋冬,经过陈粟大军的扫荡战和地方部队的主动进攻,豫皖苏区已有很大发展,反动地方武装受到致命打击,但仍有小股反动武装袭扰人民政府。如:太和的段敬斋、王法纪;沈邱的张洪亮、唐二;鹿邑的谢澄江,淮阳的张豁子等,他们杀害干部,威胁群众,奸淫掳掠,无所不为。为巩固人民政权,安定社会秩序,界首县、区武装力量采取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相结合的策略,主动打击敌人。由于政治攻势的开展,许多匪徒主动向人民政府登记自首,据统计,1948年5月至8月,界省县境内有126名土匪投诚,9月份有4股土匪变成散匪。县委县政府还发动广大干部,深入农村,召开群众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除部分群众的思想疑虑,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协助政府同各种反动势力作斗争。界首县的局势自1948年夏季以来就基本稳定了。

500

(2)发动群众,进行土改试点

1947年10月,中央颁布了《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界首县根据上级指示实行“开仓济贫”,把地主的“浮财”(粮食、家具、银元)分给贫苦农民,以发动群众。后来又在小赵寨、王浩庄、王郢子、兀术营各村搞土改试点。1948年2月,区党委在界首城召开二地委所属各县负责人土改整党会议,二地委提出:从思想政治上发动群众,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站稳立场,搞好土地改革。地委还派阎济民、胡天喜、杨元璋等带领工作队在界首县魏桥搞土地试点。

界首县委根据地委部署,决定在钟寨和孙寨搞土改试点,县委领导实行分工负责,采取的步骤是:宣传动员,轧根串联,培养骨干,开展斗争,没收土地,做好分配。由于工作开展的稳妥,群众情绪很高。在党的领导下,迅速组织起民兵武装。刘伯承司令员曾来这里,对于这两个村庄的民兵组织,给以很高评价。5月,中央关于划分新区、老区、半老区,新区暂不搞土改的指示传到界首。县委根据界首情况决定,只搞减租减息。全县的土改工作基本停止。

(3)搞好财税工作,保证经费开支

界首县财政收入,开始是从罚款和没收款项中解决的,没收罚款的对象主要是恶霸地主。县委、县政府每到一地即深入群众了解情况,摸清和掌握住群众最痛恨的恶霸地主,并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实行罚款或没收其粮食、财物。县委、县政府将这项收入的大部分发给穷苦人民,即是“开仓济贫”,小部分留作县财政收入。

1948年以后,界首县加强了区乡建设,开始征收农业税的工作。夏季,县民主政府按照合理负担的政策,发动干部群众,很快地完成了征收公粮的任务,并适时地组织农民做好夏种工作。

秋季农业税收工作开始以后,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首先组织了由区政委、区长、区财粮、区员和乡长、乡财粮、乡委员等360多人参加的大会,由县长做启发性的动员报告,解决干群征收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并具体分配了各区征收公粮的任务,据当时统计,全县共征收公粮1460万斤。会后,各区找出能写会算的人才两至三名,在区乡负责人带领下,根据各村的人口、地亩、收获、灾情等情况,将征收任务分下去,做到公平合理。然后分阶段进行工作,即l1月6日至15日,到各村宣传动员,成立评议会,11月16日至12月5日,评定等级,登记造册,12月6日至15日,征收保管。由于县领导分到各区乡蹲点,又有上级派来的工作组具体指导,所以秋征工作能如期顺利地完成。经检验,收到的公粮全部达到了“晒干扬净、牙咬出声”的标准。

(4)组织人力物力,支援解放战争

界首县积极做好战勤工作,为刘邓、陈粟两支大军转战各地提供一些物资供应,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支援了一定的人力,为战役胜利作出一定贡献。县成立后勤指挥部,由县长任指挥,与民政科和财粮科一起负责组织民工支前和物资供应工作。县委发动群众参加支前工作。要求:①每户应存常备面,大户50斤、小户30斤,每行政村应有常备粮4000斤至7000斤,②每户应有常备鞋1双,草垫子1个,③每行政村应有常备担架10至15副,每付担架应有担架员6人,担架、大车编好次序,轮流服务,全县无疾男女都应积极参加支前工作。在县委的号召下,村村户户都存做鞋磨面,筹集物资,真是一片繁忙。

500

吴忠培

1948年夏,战役胜利以后,为了更好地救护伤病员,上级指示有关各县组织担架支队随军行动。界首县和周口县奉命组织一支由1500人参加的界周担架支队,周口县副县长陈东野任支队队长,界首县委副书记吴忠培任支队政委,随中原野战军八纵行动。这个支队共有200付担架,在随军转战中起了很大作用。济南战役时,这个支队为中野八纵执行打援任务,接运过一批伤员,后在巨野南、曲阜等地休整。淮海战役开始后,这个支队随八纵转战各地,先后在炮台车站、宿县九孔桥接运伤员。1949年元月16日,这个支队完成任务,胜利返回家乡。界周担架支队曾受到中原局的表扬。

淮海战役胜利后,中央号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界首县委根据上级部置,动员青年参军入伍。1949年2月,县委在火烧王庄召开大会,欢迎入伍青年和区乡干部随部队南下。与此同时,界首支队千余战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南下渡江,为解放全国而战。界首县为人民解放战争不论在人力上,还是在物力上,都作了重要贡献。

此外,界首县在领导和组织农民抓紧时机,抢种抢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在发行中州钞票,开展排挤驱逐国民党货币的金融斗争等方面,都作了大量工作。1949年2月,豫皖苏建制撤销,界首县建制随之撤销,界首县的辖区分别划归河南省的沈丘县、鹿邑县、淮阳县和安徽省的太和县。解放战争时期的界首县胜利地完成其历史使命而宣告结束。

(张子亮、杨民清整理)

 

资料来源:沙河春潮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