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用什么避暑?冰淇淋!

随着江南地区正式进入三伏天,气温也逐渐爬升到一年之中最高点。

甚至是历史的最高点。毕竟每年夏天有关气温的报道都是这样的:

500

因此,空调成为现代人获得夏日生活幸福感的刚需。

对于现代人而言,消夏的意义大概只是空调和冷饮。毕竟空调使人凉爽,糖分使人快乐。

500

那么,没有空调的古代人是如何度过这炎热而漫长的夏日的呢?

500

古代还没有温室效应这一说,那时候热吗?热!

《宋史·五行志二》是这么说的:“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 燠即炎热。当时天气热得草木皆枯、泉水皆枯。

更形象的描述来自《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的内容:“吴牛望见月则喘,使(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简单地说就是:吴地炎热的时候较长,水牛怕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不断喘气。

500

那么,他们是怎么解暑的呢?

首先从器物上讲,古代也有“冰箱”!

在古籍《周礼》中就提到过一种臐储存食物的“冰鉴”。

500

每年大寒季节,古人就开始凿冰储藏,因为这时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务的官吏监督奴隶、农民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每年大概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

冰从“冰库”取出后,是放在藏冰储食的容器——“冰鉴”里,供祭祀和宴请宾客的。设计奇巧、铸造精工的鉴缶被誉为中国古代“冰箱”,这可能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冰箱。

500

(图为清乾隆掐丝珐琅冰鉴)

当然了,作为舌尖上的中国,古代的冷饮也是花样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据《东京梦华录》等古籍记载,当时的一些冷饮,通常是在冷饮中加冰,其种类相当繁多。如沙糖绿豆、漉梨浆、木瓜汁、卤梅水、红茶水、椰子酒、姜蜜水、苦水(一种加冰的茶)、香蕈饮、紫苏饮、荔枝膏水、白醪凉水、梅花酒、金橘雪泡、缩脾观、冰雪、沉香水等等。 “沙糖冰雪冷元子”,“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冷饮,也很受一般市民的欢迎。

500

更有甚至,中国古代还有冰淇淋!

元代在冷饮制作中又有了创新和突破,连冰淇淋这样高级的冷饮品种亦初具雏型。元好问《续夷坚志》载:“冰水冬日结冰,小于芡实、圆结如珠……盛行以蜜水调之,加珍珠粉。”这就是冰淇淋的滥觞。为了保守制作冰淇淋工艺的秘密,元世祖还颁布了一道除王室外禁止制造冰淇淋的敕令。

500

直到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受到忽必烈的接见,尝到了当时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冰激凌”,这才把制作方法带回西方,经过加工改造,慢慢就成了今天的冰激凌。今天,在我国还有一些人以为雪糕是自西方传入的,其实这是一种历史的误会。

500

不仅如此,中国古代还有“空调房”……

古代也是有空调房的,不过名字是叫“夏房”。夏房是古人的避暑专用居室,先秦叫“窟室”,汉朝皇室叫“凉殿”,还有“冰室”和“凉窖”等名称。

第一种空调房的原理,是利用冷水循坏的方式制冷。

唐代时,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用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传往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

500

而另一种制冷方式则是冰块降温。冰融化时能吸收室内的热空气,通过盖上镂空的排气孔调节室湿,还可以起至空调的作用。

唐大明宫含凉殿的一体化降温措施堪称惊艳。

《唐语林·豪爽》记载,夏日某天陈知节被高力士请到李隆基的含凉殿时,他看到“(李隆基)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当他被“赐坐石榻”时,感到“阴溜沈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

500

500

但是如果要说古代哪里最适合避暑,那答案想必只有一个:

500

(材料与图片均收集整理于网络)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