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诱和权威, 哪个更有利于儿童教育?

原创: 核电池 边界猎人

引导, 是儿童教育中的圣杯. 不知从何时起, 一提到儿童教育, 就以引导为绝对真理了. 凡是引导式教育就是对的, 凡是权威式教育就是错的. 这是儿童教育上的当代"两个凡是", 从逻辑上来看, 再好的东西, 一旦变成两个凡是, 也就变了味道.

 

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引导式教育和权威式教育的特征和优缺点, 以利于今后在儿童教育中教育者有一个全面的观点.

 

何为引导? 引和导的对象都是水. 大禹治水, 水可疏而不可堵.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就是水的洪荒之力不可控了. 水的洪荒之力是内生的, 但自己控制不了, 又会伤人, 所以需要引导.

 

回到儿童教育上来, 理想中的引导式教育场景是这样的: 孩子有兴趣, 又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教育者不需要把结论直接"通知"给孩子, 孩子只要依靠自己对实验式经历的体会和理解, 就能悟出"正确"的结论.

 

这个场景要想成立, 前提条件太多, 对孩子的要求太高. 多数孩子是达不到要求的.首先要孩子感兴趣, 如果孩子不感兴趣怎么办? 等孩子感兴趣再说? 孩子能等吗? 其次要孩子有观察力, 有理解力, 有动手能力, 要是孩子没有这些力怎么办? 无关紧要的知识可以不学, 关键的要命的知识怎么办? 只能等奇迹发生吗? 很显然不可行. 要知道儿童教育也是讲成本和效率的, 父母总是希望教育的代价是可控的,虽然他们会竭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

 

从原理上来讲, 引导式教育是给天才儿童设计的, 或者叫做给儿童的天才的一面设计的教育方式. 要想使用这种教育方式, 要求教育者能够敏锐的发现孩子身上拥有洪荒之力的天才一面, 然后, 教育者自身还要拥有引导这种天才力量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引导式教育才有执行下去的可能. 否则, 要么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要么把天才引导进沟里, 这些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

 

有些父母为了把孩子强行纳入"引导"式教育, 就把用兴趣引导, 引申为用利益"引导",这叫引导吗? 不, 这叫利诱. 我强烈反对利诱式教育. 因为利诱给的都是小恩小惠, 孩子一旦被小恩小惠吸引, 就输了人生.

 

教育的本质是残酷的, 这是现实. 生活也是残酷的, 孩子必须学会接受生活的残酷一面,怎么学习? 就从教育开始. 利诱式教育是最差的教育方式, 远不如权威式教育光明磊落.

 

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但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天才永远只能是极少数,这就是天才这个词的含义所在. 从另一方面说, 即使是天才, 仍然需要面对自己平凡的其他方面. 在没有洪荒之力更没有兴趣的时候,就是权威式教育应该出手的时候.

 

什么是权威式教育? 核心是孩子必须听某位教育者的话, 也就是服从. 不管理不理解, 喜不喜欢, 都要服从. 权威式教育的优缺点非常明显, 而其结果的好坏基本取决于教育者,对教育者的要求极高.

 

优点: 教育效率高, 成本低, 效果可控, 对学生要求低等

缺点: 枯燥, 厌学, 逆反, 不会学以致用等

 

由于权威式教育中"对学生几乎没有要求"的这个特点太吸引人了, 所以我们忍不住要来研究如何消除权威教育所固有的种种负面作用的问题. 当我们细细观察这些问题时, 会发现这种种固有缺点几乎都是可以通过提高教育者能力来极大缓解的, 方法多种多样. 枯燥吗? 好办. 不会学以致用吗? 好办. 厌学吗? 也好办. 逆反吗? 也可以解决. 我们发现, 只要教育者热爱教育, 心里时刻装着这些问题, 不断提高自己, 情况就会远离激化, 而我们就能趋利避害, 即得到权威教育的好处, 又弱化了它的害处.这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极高的要求.

 

孩子就像米, 教育就像锅, 作为聪明的教育者, 面对着不同的米, 就应该选择合适的锅, 固执的用一种方法应对所有不同的情况, 只会浪费了手中的好米, 却做不出香喷喷的好饭来.

 

经过上面的讨论, 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了, 不论引导式教育还是权威式教育都有其优缺点. 本质上, 引导式教育的对象是孩子有天分有内生动力的领域, 而权威式教育的对象则是那些没什么天分的部分. 不论哪种, 对教育者的要求都很高. 如何在恰当的时候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 要求我们作为家长要对孩子的能力有敏感性, 及时发现发掘孩子的洪荒之力, 然后才能施加正确的引导. 一时没有发现自己孩子有什么特殊才能也不要着急, 只要按部就班实施权威式教育就可以了, 一旦在日常的学习中发现了孩子的闪光, 再引入引导式教育也完全来得及.

 

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 不要急于一时.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