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天空之钥”:发现中国空军导弹兵难不倒,俄罗斯竟然使出此招!
随着参加“厄尔布鲁士之环”山地综合科目竞赛的西藏军区某山地合成旅参赛队伍的装备首批启运,近几年来,每年夏天中国军迷们关注与吐槽的一大焦点话题——“国际军事竞赛”也终于进入了倒计时。
这个项目比赛周期贼长,就是给山地步兵们磨炼耐力和意志品质的,练好了就用来对付......
作为预热,前两天山猫刚刚讲了一下我军即将首次参加的“道路巡逻”项目的参赛车辆和科目概况,另外我军还将首次参加“军事拉力”和“稳定接收(2018年新设项目)”。既然有打算感受感受的新项目,那就有感受差不多了不想去的老项目。
作为需要动用海空军重装备参赛的两个大场面项目,“天空之钥”地空导弹兵竞赛和“海洋之杯”舰艇综合科目竞赛的关注度一直不低,去年我们还想直播前者的决赛来着(那不是失败了么)。但今年啊,这俩项目咱们人民解放军不去了,直播啥的也就不用合计了。要说原因,这就得说到去年比赛时我军的具体表现了。咱们今天啊,先说这“天空之钥”。
上为S-300,下为红旗-9。对比可见我军把红旗-9吊车上效能更高的“抓手”结合到了S-300上
在这场比赛的前两个环节——导弹装填和战术机动中,参赛的北部战区空军地导某旅充分发挥了平时训练水平的优势。特别是使用红旗-9系统的再装填设备改进后,我军参赛的S-300PMU2系统的装弹速度更是比俄军快了一大截,使得在进入空地对抗环节前,我军代表队成绩暂时领先。
接下来的空地对抗,按照规则俄军将出动多型固定翼战机和直升机对参赛队伍进行模拟攻击,根据参赛队伍锁定和模拟射击所用时间等情况决定成绩。军迷们平时都对“复杂电磁环境”耳熟能详了,加上俄罗斯作为东道主的诸多“前科”实在也名声远扬,地导部队自然也会在出发前,针对俄军战机电子战设备的情况做好了相应准备。
全营一杆枪的地空导弹部队,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掉链子
当比赛开始,我军S-300PMU2的搜索雷达一开机,果然就遭遇了全方位强度III级假目标干扰(遭遇干扰时,雷达系统会对干扰强度进行自动判定,III级为最高级)。如果说干扰强度还在意料之中,但干扰范围就有些蹊跷了,距离不远不近,恰好保持在100千米之内。
部队现场仔细分析干扰情况,发现其特征与我军所在的阿舒卢克靶场的地形干扰比较相似,但地形干扰显然是不可能达到III级强度的。如果不是因为开赛前几天,部队在多次开机演练时,分析过我军所处靶场的地形干扰特征,俄军利用地形巧妙布设地面干扰设备,试图将其混入地形干扰中的手段,或许还能多蒙我们一阵。
地面干扰设备有很多种,地面干扰车只是其中较大的一类
问题还不止于此,毕竟地面干扰设备我们在演习中也不是没用过。但以前我们见过的干扰,无论是怎么布置的干扰,都会在雷达设备上显示其干扰电平,这样我们对其功率判断更准确,能够判别是何类干扰设备在起作用。而这次居然是闻所未闻的、完全不显示电平的干扰......这大概是我军见识过的最狠的假目标干扰了。
幸好由于之前制定的紧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当目标跟踪被干扰时,战勤人员在显示器上手动描绘航迹直到干扰排除,确保值班首长正确选择下达战斗决心时机)基本派上了用场,加上这次比赛主要考验单个导弹营抗击目标的能力,旅-营级数据传输带宽在干扰中被压缩的问题也不严重。所以尽管在这个环节上我们丢了些分,但前三科目总分同为190分的我军和俄军,还是“携手”进入最后的决战——实弹射击。
我们现在理解为啥当时没直播了......
咱们先简单说一下这个环节的规则,处于不同阵地的双方抢打“A”(第一次迎头、第二次尾追)、“B”、“K”、“S”四型五发靶弹,90秒内先打中3个的获胜。这些靶弹的性能,俄军自然是轻车熟路,我们就只能看着赛前毛子发来的、诚意并不比防务展上的那种资料足多少的玩意儿,琢磨怎么打啦。
说回当时的比赛,第一发A型靶弹(迎头)升空,我军这边已经发现不对劲了——不是这发模拟“战斧”的靶弹有啥特殊的,而是发现导弹发射车的1号发射通道居然无!法!接!收!来自照射雷达车的火控信息!要知道为了万无一失,这两辆车是采用有线连接的方式确保信息畅通的!
一位读者给出的可能原因
左侧远处为照射雷达/指挥车,右侧为发射车
结果咱们这边刚刚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并切到备用通道,毛子已经乐呵呵地打掉了第一发。但我军参赛部队接下来两次抢打A型靶弹(尾追)和B型靶弹均告成功,一举把比分反超为2比1。
说时迟那时快,模拟敌电子战飞机的K型靶弹迅疾升空,我军克服干扰顺利完成发现、指示和跟踪过程,正当指挥员下达射击决心时,给我方的干扰强度突然加大到III级,目标瞬间丢失;等到干扰消失,功亏一篑的参赛部队再次捕捉到目标时,俄军已经击落K型靶弹,比分再次回到同一起跑线。
即使明知结果如何,但为了全世界首开实战记录,击落U-2最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兵的荣誉,他们当然要义无反顾......
只剩下决定冠军归属的S型靶弹了。正在我军针对III级干扰完成技术调整,做好拦截准备时,指挥所突然接到了比赛裁判组的命令:“比赛结束、禁止辐射(也就是不得开机)。”然而此时根据我方计时,时间明明还有十几秒。
这种完全非技术性的干扰,实在是没法弄。即使大家意识到其中可能有诈,但服从命令是天职,咱们也不能第一时间就决定不管这个混蛋命令接着打了。这就导致为了尽可能抢先打弹,指挥员只能选择提前下达命令,由于并非最佳发射时机,使得导弹没有直接摧毁靶弹,而受损后的靶弹则被俄军发射的导弹击毁。
第一名的奖品,非常费拉的拉达SUV
第二名的奖品,个人十分喜欢的拉达尼瓦吉普
虽然我们就这么成了第二名,但相信看完全程的读者们都能感受到,这个好比唐僧取经般,被坑得死去活来的过程,无论是对我军更加充分掌握S-300PMU2这款现役主力远程防空导弹的性能上限,还是对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随机应变抗击强敌空袭,乃至对部队战法研究课题领域,都有着国内演习对抗绝对没法取代的促进作用。
把比赛中学到的技术干扰机理研究摸透,用于实战化训练,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当然取经这种事儿啊,一次就够了,已经让毛子使出非技术性手段才能获胜,意味着其在真实战场上使得出的花招基本黔驴技穷(战时有在对方地导阵地上布满干扰设备的工夫,你给他炸了不就完了)。让俄军参赛部队赛后都主动去表达歉意的我军参赛地导部队,完全可以昂首离开“天空之钥”。
所以今年我军也确实没必要再来一次了,用参赛部队的一名年轻干部赛后的朋友圈留言作结吧:“不为名次,就为突破自我!”
至于去年“海洋之杯”的故事,就交给河马来讲述好了。当然,我可以先剧透一下,如果说“天空之钥”中,我们好歹是被迫学了不少确实很有用的东西,那么“海洋之杯”嘛......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扬基帧察站”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