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闻大咖谈|你以为特朗普出尔反尔,其实他从未改变

6月15日,美国宣布将对中国加征价值500亿美元的关税,其中340亿美元的部分将在7月6日正式执行。对此,中国立刻在16日宣布对美国在同等日期征收同样规模的关税。

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

中美贸易摩擦已经陆陆续续进行了几个月,期间两国高层多次互访商谈。但是最后却还是走到了贸易战爆发的前夕。美国为何要出尔反尔,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到底何去何从。

对此,观察者网采访了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和我们一同解读中美贸易摩擦。

500

观察者:美国为什么出尔反尔,刚达成共识不到两周马上就宣布征收关税?美国为什么坚持对中国实施关税?

何伟文:5月18日中美发表的联合声明并没有不打贸易战这句话。美国没有这样解释。5月20日,美国财政部长努钦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都有谈话,他们谈话有一个共同点,美方仅仅是推迟对中国实施增加关税。如果没有达到美方的预期,美国还是要实施增税。所以美方基本政策和措施没有变化。

美国有变也没有变。变的是策略,一会儿说谈,一会儿说打。没有变的是本质,即一定要打压中国。决定本质的有四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目前美国面临中期选举。所以不单单对中国,还有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国,只要越强硬,对共和党的中期选举就更有利。所以这个不会变,这是为国内政府服务,也可以说是被国内政治绑架。

第二是对中国的定位。去年年底,美国发布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中已经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对手”的处理自然不能够很好了,必须要压制你。今年2月27日,美国政府报给国会的,一年一度的,总统2018年贸易议程报告中说道:

美国的贸易政策有五大支柱,其中一大支柱就是国家安全。而国家安全中讲的重点是应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竞争。所以贸易政策并不是纯粹贸易层面上的事情,而是事关国家层面的。这是对中国的战略定位,所以就要对中国进行打压。中国在高技术和制造领域已经对美国造成威胁,所以这个威胁一天不消除,美国就一天不会罢休。这是根本。

第三,美国的贸易政策其实80年代贸易政策的翻版。当时莱特希泽是贸易副代表,当时突出的动作就是单边的关税惩罚,迫使对手让步。当时对日本、欧共体还有墨西哥的汽车、钢铁、半导体进行关税惩罚,强迫对你进行出口限制。屡试不爽。

这在80年代很管用,莱特希泽是操刀手,而特朗普当时也赞不绝口,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开发商。30多年后,特朗普当了总统,而莱特希泽当了贸易代表。贸易代表是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主要设计师。所以就把80年代的这种单边主义政策给搬过来。

但是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已经是多边主义时代了。这种思想已经过时了。

第四个原因是,特朗普需要国内的支持。特别是一些老白男,锈带和边远地区人民的支持。他不能讲精英的大道理,他要说老百姓能听得懂的道理。所以他就指责是中国、欧盟造成了美国的贸易逆差,而这个贸易逆差造成了他们失业。所以他一定要把贸易逆差的问题大讲特讲。

尽管从经济学上来讲,美国的贸易逆差根本不是个问题。但是他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必须要这样。所以他要把19世纪的理论拿出来炒作,必须平衡,不平衡就吃亏了。

所以美国对中国一定会实行打压,这个是不变的。最开始特朗普竞选到现在,说到做到了多少?基本上都在做。

贸易战并不是中国要打,中国不想打贸易战,但是特朗普团队要打贸易战。那么打了为什么要进行贸易谈判了,你一趟我一趟,已经三个回合了。这也说明,关税是大棒,是一个筹码。如果讹诈成功了,那就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所以无论打还是谈,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加关税仅仅是贸易政策的一种延续。打是武的一手,谈则是文的一手。中美贸易战和美欧贸易战,美墨贸易战还有美加贸易战(如果暂时称为局部贸易战的话)没有区别,都是服务于同样的政策目标。


所以我们要观察它的目的,而不是观察它的形态。变得仅仅是现象和策略,本质是没有变的。

观察者:也就是说现在不管是特朗普的中期选举还是美国的大战略,都要求美国打压中国。但是哪一点需求目前占主导位置呢?

何伟文:最有时效需要的是中选。其实贸易战和加关税并没有得到美国精英阶层的普遍支持。要加税的是特朗普团队,不是美国的精英阶层。特朗普有中选压力,那些智库和企业并没有中选压力。所以中选的需要是压倒一切的。他一定要做出样子来。

而更深层次来看,美国的精英,特别是建制派精英对中国的定位也认为中国越来越强大,中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难调和。但是他们并不希望通过使用贸易战的方式来对抗中国。

观察者:对于此次特朗普增税,中国也推出了反制清单。比如当我们仔细看的时候,发现中国还制裁了美国的如龙眼、火龙果等产品。这给人一种拼凑的感觉。那么中国的反制清单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何伟文:这一次特朗普的清单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要实行的。7月6日就要实行。这个被拆成两块,一块是340亿的部分,要在7月6日实施。另外160亿是新弄的,还要公示,什么时候实施以后再说。

所以这次不是忽悠你,而是真的要实施的。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要坚持平等原则。就是你做的话我必须反制。你总共500亿的盘子,我也要有500亿的盘子。你7月6日,我也7月6日。所以中美必须平等。

反制原则是为了捍卫WTO原则,因为WTO原则不允许单边主义行为。我们已经诉诸WTO终端解决机制,已经进入仲裁程序了。如果他不听WTO,一意孤行,那我们就必须反制。

所以产品选择虽然很有讲究,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同等规模,同等力度,同等时间。

中方选择火龙果一类的商品加入反制清单中,看起来好像鸡毛蒜皮。但是其实美国的清单中也有很多鸡毛蒜皮的东西,包括洗衣机零件,这种东西跟中国制造2025一点关系也没有。世界上最愚蠢的人也不会相信中国连这么低端的东西也要强迫美国技术转让。所以其实就是为了凑数,凑够340亿,并最终凑到500亿。

咱们也必须达到500亿。美国的单子过滤一下,就是瞄准中国制造2025的10个重点领域,新一代的IT,航空,船舶,发电设备,新能源车,数控机床等。目标非常清晰。那我们的反制原则是什么呢?

中方并不希望挑起贸易战,只是自卫。因此我可以任意选择,所以我们要选我们不太疼,但是美国很疼的方面。比如大豆就是很疼的,猪肉、牛肉、水产品。这里面涉及到大量农民,大量特朗普的基础票仓。

还有一个是汽车,特朗普总是对这个领域发表观点,说美国的汽车进口关税只有2.5%,而中国的汽车进口关税是25%。所以他要求中国也降到2.5%。那么现在我在你汽车25%的基础上再加25%。但是汽车进口关税降低作为一个政策,国务院已经宣布了。那么显然这一点对美国不适用,那么就让德国车、韩国车和日本车来吧。

还有一个就是天然气。当初说要让中国大量进口美国能源。但如果美国继续对我更多产品施加关税,我也必须对相同金额的美国产品实施关税,就可以把天然气考虑进来。

所以具体清单并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原则就是对等,对等税率,对等数量,对等时间。


观察者:特朗普目前有中选压力,所以对中国咄咄逼人。不论他在为到底是4年还是8年。从大局上看,中美关系目前处于一个什么阶段?中选结束之后,这个状态会稍微转好吗?还是说目前中美博弈已经走到了这个地步,不管他是否度过了中选,他还是会不断找新的事情来挑衅和打压中国?中美未来应该是怎样的走势?

何伟文:中美现在是两方面,摩擦的一面和合作的一面,这两方面都在发展。不要看摩擦这么厉害,合作的一面也发展很快啊。当然合作不是特朗普主导的,而是企业和地方的行为。白宫不是做贸易的,白宫只是影响贸易。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今年1-3月份,美国对全球商品出口同比增长8.0%,其中对中国出口增长8.6%;从全球进口增长9.0%,其中从中国进口增长13.6%。对华进出口增长都快于对全球进出口。这说明中美双方在全球供应链上的互补性高于美国的全球平均水平。这是经济规律,特朗普是扭转不了的。所以当矛盾多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合作的一点。

另一方面就是摩擦,现在是中美建交近40年来矛盾和摩擦比较尖锐的时期。中美之间如果想要迅速谈成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迅速爆发大规模贸易战,我认为也不大可能。因为达到一定程度,双方都觉得会受伤。特朗普自己也会坐到谈判桌前,要求中国立刻让步,而中国不会让步。所以就是谈谈打打,打打谈谈,很有可能最后达成妥协。

最后会谈到什么程度,这要看双方的博弈。

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今年是处于低潮,不过中选以后,如果共和党取得胜利,那么特朗普可能会放松一点。不过这个放松也是暂时的,因为马上2020年他就要面临新一次大选了。如果这一次中选是民主党获胜,那么未来的政策也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这要我们拭目以待。

中选是美国内政,我们不能干涉。但是中选会影响到中美关系。话说回来,特朗普最多就8年,但是中美在市场、贸易、产业上互补是非常深厚的客观基础,在这种客观基础上产生的贸易和投资是客观的经济规律。任何政治家都无法改变经济规律。

所以不管特朗普当四年还是八年总统,中美贸易和投资额迟早都会再次达到新的高峰。只不过这个高峰在特朗普任期内实现可能有一定困难。

我们回头来看中美建交40年来,中间的贸易摩擦多得不得了。简直是一种常态,不过双边贸易不断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所以对未来我们要审慎乐观,对目前应该严肃对待。


观察者:现在有一种观点是,美国是全球化的主导者,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所以一个稳定和平的贸易环境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大于弊的。所以如果美国希望中国补车票钱,中国就应该交钱。对于这种观点你怎么看?

何伟文:这个观点抽象地说好像有道理,但是我们具体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中国搭了什么快车,缺了美国什么车票钱?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不是输家。从2002年到2017年,美国无论对全球还是对加拿大墨西哥,还是对中国,他的出口速度都超过进口增长。根据美国官方统计,在这15年中,美国从中国进口累计增长了303.8%,对中国出口则累计增长了487.0%。中国加入WTO以来,虽然出口大幅度增长,但是进口也大幅度增长。

中国为全世界提供这么大的市场,怎么就成了搭便车?只是搭便车,没有买车票。这是顺着美国人说话。我们要具体分析,缺了哪一块?应该补什么车票?如果确实缺了,那么我们应该补车票钱。但是这是顺着特朗普说话,因为他所谓的吃亏与否,是建立在“贸易平衡”理论上的。这个标准本身站不住。

2017年美国官方统计,美国对中国出口1300亿美元,从中国进口5000多亿,所以美国有3000多亿的逆差。但中国拿了5000亿美元的货币,美国拿了中国5000亿美元的商品,两者是等值的。因为货币仅仅是商品的价值符号。所以商品和货币是平衡的。而且他是占了很大便宜的,因为中国的东西便宜。用更少的钱买更多的东西。比如我买了电脑花了9000块,但是我拿了9000块的商品,不可能说电脑商对我不公平。商品和货币都是形态,本质上是等值的,因而是平衡的。所以所谓的贸易逆差就是吃亏的说法是站不住的。

另外,目前贸易结构是全球产业链的问题。我们现在看今年一季度,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和中国对日韩和中国台湾的贸易逆差大体平衡。所以这是个流向问题。这其中的主导很多是美国的公司。美国跨国公司在全球的销售远远超过美国的进口。所以这个理论基础是站不住脚的。

所以这里并不存在一个打快车或者补票钱的问题。

第二,我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思考,如果我们补了车票钱,美国就会放手吗?不是的。美国要求是中国全面改变产业政策,政府不能扶持,不能补贴。这算是买车票吗?

第三,世贸规则还有没有用,美国明明签过字,不搞单边主义。但是美国现在搞单边主义,它把世贸放在一边。它不单单把世贸放在一边,它还把联合国放在一边,打叙利亚得到同意了吗?所以我们如果听凭单边主义得势,不再维护多边主义,那么世界会如何发展?

中国作为大国责任,已经宣布支持全球化,到了这种情况时退到一边,不去维护多边主义。那会对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造成不利的后果。

事实证明,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存,以退让求合作则合作亡。斗争不是目的,斗争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捍卫我国的合法利益,也是为了保持与美国的合作。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