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有多有情就有多无情,有多善良就有多冷酷

张幼仪、陆小曼、林徽因:徐志摩的三个女人中,有一条海豚

500

才子徐志摩的生命中,有三个著名女人。

发妻张幼仪被徐志摩抛弃,只好独自于痛苦中狠狠复原,修炼成强悍。

徐志摩追求不成的林徽因,成了他一生的红颜知己,心中永远的朱砂痣。

而陆小曼,则是与徐志摩彼此沉沦、伤害、毁灭的一对。

三个女人一台戏。徐志摩作为个体,魅力四射,作为诗人,才华横溢,作为朋友,感情真挚,但是他把他这场情感大戏,却唱成了一场重感冒。

高烧的同时,寒气重重。无论如何都治不好,时不时又可致命。致自己的命,也致别人的命。

“徐志摩的文名几乎被他的风流韵事所掩。”这是梁实秋当年所说。

“志摩感情之浮,使他不能成诗人,思想之杂乱,使他不能成为文人。”这是爱徐志摩的朋友们,当年所下的结论。

最终,就连曾最支持他与陆小曼结婚的胡适,终于也不得不说,徐志摩“终于免不了惨酷的失败。”

一个人如何开局,往往便如何终局,才子徐志摩终其一生,其实既不得佳人,也不得佳命。

这正应了梁启超很早就对他发出的警示:“呜呼,志摩,可不惧耶?可不惧耶?”

恩师之言,犹如杜鹃之啼,徐志摩可不惧耶?世人可不惧耶?

 

徐志摩够狠,张幼仪够悍

 

500

(公众号:九鸦人物)

世人每提及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态度,总爱说起初就陌生而冷淡,这其实并不确切。

徐志摩1920年来到伦敦仅二个月,就曾因思念妻儿,几次给父母写信抱怨:

“……从前鈖媳尚不时有短简为慰,比自发心旅欧以来,竟亦不复作书,儿实可怜。大人知否?即今鈖媳出来事,虽蒙大人慨诺,犹不知何日能来?……”

他是心急火燎,望眼欲穿。

张幼仪晚年谈起徐志摩,也曾说:

有人问我认不认为徐志摩的要求离婚是革命性的,我的回答是不。

因为他有女朋友在先。

如果他是一开始就跟我离婚,我才会认为他是依自己的信念行事,他和我离婚是壮举。

他们的婚变,的确因徐志摩移情别恋而起,世人所谓的“爱与自由与美”的化身,那是人工过头,掺了假的。

婚姻从牵肠挂肚开始,一到绝情,就全盘都忘,没有过去。

爱与不爱之间,冰火两重天,拿一个人的血泪,去做另一个人的献礼,那几乎如一将功成万骨枯。

当时的徐志摩,有多有情,便有多无情,他走向的正是这种极端。

他从感叹于生命的不可思议开始,再到“徽徽(林徽因),许我一个未来!”那就对张幼仪,只有一个绝情碾压。

他于深情绝情之间,破釜沉舟,拆起墙来绝无慢慢拆除,给人喘息的道理。他爱得热烈,毁得冷酷,专打要害,专找死穴,用的还是炸药包。

500

张幼仪来伦敦,本也想学些东西,但是她却只能在陌生的异国,被圈在家里,做家庭主妇,而且还时常见不到丈夫的面。

1921年8月份,张幼仪再次怀孕,徐志摩冷酷决绝地说,去打掉!

9月份,徐志摩请一位女士来家做客,故意问张幼仪,你怎么看她?张幼仪不知是计,脱口而出:人很好,只是小脚与西服不搭配。徐志摩立刻说:“我就知道,所以我要离婚!”

这让张幼仪如遭雷击。

一周后,徐志摩突然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他走时,对张幼仪的生活未做任何安排。

徐志摩,始终、完全,没有顾忌妻子的愤怒、受伤、痛苦,甚至生死,他就是这样,遗弃了怀孕的妻子。

张幼仪当时的确曾想带着孩子一起死,但是她想到徐志摩这样做,简直就是安着让她死的心,反而坚强起来。

一个人活着,无非是为自己,为自己所爱所恨的人,张幼仪是凭着这份爱恨、刚强,才爬出黑暗。

她生下孩子,发愤读书,回国后,成了上海银行的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她活得精彩,也选择了原谅,但这绝不代表徐志摩可以原谅。

徐志摩的离婚,不但伤害了妻子,伤害了无辜,他的孩子、家人,和朋友,也同时伤害了他自己。

他父亲至死,都不肯原谅。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

得到男人、女人,不是出路,失去男人、女人,不是末路。

男人、女人去了,你也得活,你爱到极高,失去再多,也还是得活。

你不立,谁立你?你不彪悍,谁能让你彪悍?

 

2  

林徽因:我只要对得起人

 

500

1920年,跟随父亲旅欧的林徽因,不过十六七岁,但已经风姿非凡。

徐志摩一见惊艳,随即神魂颠倒,目为理想女神。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足以让天地变色,人变色,徐志摩就是在那时,忽然发现了康桥之美,个人气质、文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这也让他对另一个女人更加残忍。

1922年2月24日,张幼仪终于在德国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彼得,徐志摩闻讯,立刻在3月初赶到了柏林。

他不是来看妻儿的,是要张幼仪在离婚手续上签字,他甚至是在朋友家见的张幼仪。

他说,我没时间等了,你必须现在签字。

张幼仪签了!徐志摩随后在他那著名的康桥,将一首名为《笑解烦恼结》的诗,与他和张幼仪的离婚通告,刊登在报刊上。

离婚为清除道路,登通告为打通道路,移情别恋的人,总一手鲜花怒放,一手刀光寒冷,然而,这一切只是徐志摩一厢情愿而已。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追求,不但林梁两家反对,就是林徽因也避之不及。

林长民、梁启超关系亲密,两家早有婚约,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林长民、梁启超都既是新派,也很传统,西服与长衫之间的道德观相当协调。

他们一面看重两家的亲谊,一面反对包办,一面在极力促成,一面也让林徽因、梁思成自然发展。有妇之夫徐志摩的追求,在他们看来,既不道德,也有损他们的脸面。

而林徽因的原因,就更加复杂。

林徽因并非不喜欢多情浪漫、潇洒风趣、白面高才的徐志摩,但她是大家闺秀。有妇之夫的追求,她从感情上绝难接受。

500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林徽因虽然留洋多年,但骨子里却始终中派。

她后来在加拿大结婚,穿的是自己设计的中式婚服,办的是中西合璧的婚礼,她后来曾给胡适写信说:

“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为难。”

那另一个爱她的人,当然就是深情而克制的金岳霖。那是她与丈夫共同的朋友,甚至家人。而那个“对得起”人,便是林徽因一生选择的根本。

美丽而善良的林徽因,就因为这,不但不能对不起父母、家族、梁启超、梁思成,也不能对不起张幼仪。

林徽因的母亲一直被父亲冷落,她深知被遗弃女子的苦痛。

更重要的是,任何浪漫的真相,说穿了都是虚幻,这一点林徽因一生都看得清楚。

当年看上去冷静、自信、独立、倨傲,甚至毒辣、凉薄的才女张爱玲,不也曾为了一个胡兰成低眉垂首,卑微到尘埃里?她是到遍体鳞伤,才逐渐回归本色。

而林徽因,却拒绝情感挥霍,拒绝沉溺,始终理性,她留在世间的只有美丽和尊严。

当年陷入出轨风波、苦恼不堪的沈从文,有一天曾专门求助于情感经历丰富的林徽因。

这位体弱多病,而又生气勃勃,情感热烈,而又智慧理性的“民国第一才女”,惊异之余(她想不到于沈从文这样的人也会出现这种问题),给出的答复精彩极了。

如果让我在“横溢情感”和“僵死麻木的无情感”中选一个,那我选第一个,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

把道德放大了讲,请别裁判或裁削自己。

冲突时,拣最想的做。你最想做的,最顾不得旁的牺牲的,就是你最想做的。你既会去做的,那就是不可免的,那就做后不必后悔,别尽着罪过自己。

但是——

任性到损害旁人时如果你不忍,你就根本办不到任性的事。

如果你做得到残忍,也就用不着过分去纠正。

——那么,林徽因这话反过来说,显然就是:

感情上的事说不上对错,你可以“横溢情感”,可以拒绝无爱婚姻,可以任性,可以残忍,但前提是,你过得去自己那一关。

人不是只有自己,只有放肆的情感,过不去,就得收。林徽因,恰恰不能任性,不能残忍。

 

3  

林徽因,是情感大海中的一条海豚

 

500

林徽因在徐志摩离婚后,迅速回国,开始了与梁思成的交往。

两个人彼此了解之后,互相钟情,很快陷入热恋。当1922年10月,徐志摩追过来时,他们已经是形影不离的情侣。

但是徐志摩却不管不顾,依旧在热烈追求,这弄得梁启超实在看不下去,只好写信奉劝。

做人,“万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兹事盖可遇不可求。”“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

梁启超可谓苦口婆心,然而徐志摩怎听得进去?不过他的回复抛开情境来看,倒真是千古名句。

“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他看上去是真要“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以“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确立”、“灵魂之救度”了,但他到底在梁思成面前败北。

梁思成与林徽因有一段时间经常去北海松坡图书馆约会,徐志摩也经常跟去纠缠,于是梁思成只好在门上大书了一张英文纸条:情人不愿受干扰。

徐志摩的退出,正因为这张纸条,但是这后面,他还曾死灰复燃。

林长民、梁启超无论徐志摩如何,都始终对他很好,1924年泰戈尔的访华,本是这两位大师主持的讲学社促成,但他们却委托徐志摩负责招待。

泰戈尔来华期间,京城名流云集,这让负责翻译、招待的徐志摩和林徽因大放光彩。人人都称他们为金童玉女之外,很多人还曾将大胡子的泰戈尔、光彩夺目的林徽因、郊寒岛瘦的徐志摩,共赞为“好一幅三友图”。

500

泰戈尔的祝寿会上上演的泰戈尔名剧《齐德拉》,由徐志摩扮演爱神,林徽因扮演齐德拉,名流们无不叫好。如此频繁的往来,如此一种气氛渲染,如何能让徐志摩不再次情难自已?于是他又一次野马脱缰。

他甚至曾央求泰戈尔为他说合,但是却被泰戈尔婉转推脱。

此事风传,曾惹起轩然大波,以致梁思成的母亲和姐姐都对林徽因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最终,梁启超只好决定让梁思成、林徽因出国留学,而林长民则不得不与徐志摩进行了一次长谈。

这也许就是促成林徽因出国前,与徐志摩见面,彼此有了明确态度的原因吧。

当年的林徽因难道就没有纠结?

不然,她为何会在见面后的那首《那一晚》中,留下“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等句?

但是不管怎样,他们终究还是决定“分定方向”,“各自取个生活的模样”了。

林徽因绝不肯放纵情感,徐志摩这次也说到做到,尽管他在分别之际,仍旧在火车上急就了这样的句子:“我的眼前又黑了……”

也尽管他一生难以忘情,最后的空难,是因为要去听林徽因的演讲。

情感婚姻的建设与破坏,自有它的游戏规则,对了是幸福,错了是深渊。

人生分野,原不过是长夜的声声叹息,和海面上海豚的惊艳之舞。

为呼吸,也为捕猎,海豚完美的流线体型,和掌动力的尾鳍、掌方向的胸鳍、掌平衡的背鳍,那正是直面生存的进化杰作。

谁从四肢健全的陆地动物进化为极致的海洋动物,会没有一波波难言的疼痛?林徽因的生命中,恰也曾有过真正的意乱情迷。

但是她终于克制了自己,只求对得起金岳霖。

林徽因,正是情感大海中的一条海豚。

 

4  

陆小曼:你若坐飞机死了,我就做风流寡妇

 

500

香港女作家李碧华对徐志摩的看法冷酷如手术刀,她说:

“他爱的不是‘某个女人’,而是‘心中的理想’。一旦成功了,马上就有幻灭感。”

如果真是如此,那徐志摩的这种悲剧性格,便又成另一种,有多有情,便多无情。

但是这对徐志摩是否绝对公允呢?

林徽因与梁思成去了美国,中国因此有了两位了不得的建筑艺术大师。

而徐志摩,却在苦闷中,又走向下一场浪漫。这场浪漫是真正致命的。

徐志摩与陆小曼开始的时候,陆小曼还为人妇。这个美丽的才女同时是一位社交名媛。

她风情万种,游戏人生,既能写文写诗设计时装,却也留恋歌舞,崇尚享乐,艳名远播。她一生经历的男子,军官、诗人、戏子、名流、世家子弟无所不包,真正是不亏自己。

陆小曼当时的婚姻并不幸福,她与徐志摩正是同病相怜,一对浪漫多情的才子佳人相遇,火花四溅,当然任什么都挡不住。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绝不容于传统道德和世俗眼光,他们是靠了自己的决绝,和朋友们的帮助才成功的,这其中出过大力的包括大名鼎鼎的胡适。

梁启超坚决反对这场婚姻,但是终于却不过胡适的一再劝说,去主持了徐志摩的婚礼。然而,他在婚礼上却给了徐志摩、陆小曼大大的难堪。

他的婚礼致词前所未有,完全是责任的训斥,他说: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志摩、陆小曼,你们听着!你们都是离过婚,又重新结婚的,都是过来人!这全是由于用情不专……我送你们一句话,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500

这些话说出,所有宾客无不失色,陆小曼满眼泪光,几乎晕倒,徐志摩无地自容,赶紧扯老师的袖子:请先生给弟子留点面子吧。梁启超这才罢休。

其后不出梁启超所料,这两个人的婚姻果然很快就出现裂痕,只不过这次真不怪徐志摩。

陆小曼挥霍成性,浪漫成性,还爱上了喷云吐雾,徐志摩北京上海到处兼工,将每月的600元工资只留30元,也满足不了陆小曼的需要。他甚至去做过地产生意。

更重要的是陆小曼还脾气不好。

陆小曼在徐志摩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也曾与徐志摩有过一场冲突。

1931年11月上旬,陆小曼接连十几封电报催徐志摩回上海,不过为徐志摩能回来做蒋百里房屋出卖的中间人,获取利益。

12日,徐志摩回家看到陆小曼又在喷云吐雾,就苦口婆心,一口一个爱地劝她注意身体,但是陆小曼勃然大怒,劈手就把烟枪砸了过去。

徐志摩所幸躲得快才没有受伤,但眼镜却掉到地上,摔碎了。

陆小曼那时候就已经跟翁瑞午关系密切,很多朋友早在劝徐志摩离开,但是当这次陈定山问他为什么不离婚时,徐志摩说:“瑞午不是好人,我要保护她!”

徐志摩对张幼仪是冷酷甚至残忍的,对陆小曼却异常善良,爱与不爱之间,徐志摩一面善良,一面冷酷,他有多善良,便有多冷酷。

只不过世间事往往古怪,你善良以待的,却未必善良还之,你冷酷以待的,却可能是那个你最该善待的人。

人是复杂的,陆小曼在她老死之时,曾希望葬在徐志摩身边,她对他未必不爱。但是她在徐志摩这次坐飞机离开前,却说了一句:“你若坐飞机死了,我就做风流寡妇。”

文坛名士,公子哥儿徐志摩,是曾为了她疲于奔命的!

陆小曼大概完全没有想到,她将真的再也见不到这个一直呵护她的丈夫了吧?

问世间情为何物?有谁知晓。

 

5  

一场奇情,一段佳话

 

500

徐志摩几天后赶赴北京,是为了给红颜知己林徽因的建筑艺术演讲捧场。他的爱,最终算是整个地献给了林徽因。

徐志摩之死,真正说来,那不过是一场空难而已。感情纠纷是感情纠纷,并怪不得任何人。

但是这件事到底给林徽因等人带来巨大的伤痛,也为后人制造了许多话柄。

徐志摩已逝,但他的人生并没有散场。

徐志摩的情感经历,一言难尽,所幸这其中还有二道亮丽的色彩,这便是受尽折磨,而最终强悍的张幼仪,和美丽善良而理智的林徽因。

后者在中国建筑和文学艺术上的成就不必多说,她和丈夫梁思成,还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这两个人在抗战期间的表现,也是非常感人的。

林徽因当年在学识渊博、天真烂漫、乐观幽默的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的追求下,曾一度动心,她其实也“出过轨”,但这是一段佳话。

多年留洋的林徽因情感丰富,崇尚自由,但也坦诚如孩子,决不做欺瞒、苟且之事。她当时曾毫不避讳地告诉丈夫:“我苦恼极了,我同时爱上两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句话彻底把梁思成惊倒,他苦思一夜,第二天哭着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老金,我祝你们幸福。”

梁思成哭,林徽因也哭,而后,林徽因就把这话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一听就说:“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

但金岳霖却因此终身不娶。

金岳霖是率性而为之人,他对林徽因的痴恋也世间少有,但他在可能伤害到别人的时候,却宁愿牺牲自己。

他的追求本因为怀疑梁思成不如自己情深,一旦认同,立刻放手。

他的爱本因欣赏而起,那他之后就只做赏花者。

爱会令人忘我,也会令人不顾他人,后一点,林徽因、梁思成同样做不到。

他们都不会像徐志摩那样恣肆情感,死缠烂打,有我没你。

林徽因收心之后,与丈夫的感情越发深厚,梁思成更与她一起,接纳了那个崇高的护花使者。他们是最好的朋友,犹如家人。

这三人的胸襟气派善良纯真,举世罕见。

“如果你同时爱上两个人,那就选择第二个吧。因为如果你真的爱第一个,你就不会选择第二个。”

约翰尼德普的这句话太武断了吧?

一起生活的人,总不免会有摩擦,会有审美疲劳,新人未必就比旧人好。

多年患难与共的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姻,恰恰证明,他们是最合适的一对。天知道梁思成曾对林徽因有过多少包容与呵护!他才是事业家庭两不误的伟丈夫。

一场奇情,一段佳话,交友当交金岳霖,嫁人当嫁梁思成,娶妻当娶林徽因,这三个人不愧为逻辑学家、建筑师。

这世上,人人自为因果,自为命数,也人人互为因果,互为命数。

 

文/九鸦

图/网络

更多文章,见公众号:九鸦人物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