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史鉴:香港乱象大结局

【1】答案

各位,香港乱局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了,不但有读者在后台或者文末留言,询问老平到底什么时候结束。

老平当然也不知道。知道的话,就改跳大绳(神)锻炼身体了,或者专门打电话学宝宝们电信诈骗了!

老平理解大家是心里急,是想找一个答案,其实是在问自己。——这就像每个拜佛的人,其实拜的是心里的那尊佛,是心里的念想与寄望。

作为一个自媒体写作者,作为一个理工男,老平只能从浩如烟海的资料和讯息中,去筛选有逻辑关联的线索,然后层层递进进行分析。但得出的结论,也未必就一定正确,最多只能是一个视角,仅供参考。

又或许,老平也在胡说八道,只是在很诚恳很认真地胡说八道,那份真诚打动了一些人。

再说了,老平是个爱做梦的人,有事没事看着天空发呆,会浮想联翩,冥想之中会有一些东西会忽然跳出来。

500

【2】读史明智

Sorry,跳出来的不是初恋情人,是一句话。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旧唐书 · 魏徵传》

为什么忽然冒出这几句话,老平也不知道,就是下意识地突然跳了出来,映入了脑海。

然后,脑电波就切换到了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中......

45度角仰望天空,别打扰俺发呆。

500

【3】读史明理

多年前,曾有人告诉老平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夫治国者,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可长治久安。

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文韬武略,经世之道也。

所以老平写文章时,总强调“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总说凡事要注意火候,拿捏好分寸,将其视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500

【4】郑伯克段于鄢

二十多天以前,就在香港废青们越闹越凶的时候,《平观世界》的【品天下】几个读者群里,气氛很凝重。群友们都忧心忡忡,都在担心事态的发展走向;然后,不断有人提及《郑伯克段于鄢》。

略有印象的老平就去查了查,温习了一下。

《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左丘明】(《左传》的作者)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之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这是一个历史典故。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互相兼并的战争,各国内部统治者之间,争夺权势的斗争也加剧起来。为了争夺王位,父子、母子、兄弟手足这样的骨肉至亲,成为殊死仇敌,这种事在当时非常普遍。

故事的梗概是:郑庄公寤生(难产的意思),使母亲姜氏受到惊吓,姜氏因而喜爱次子段。庄公继位国君后,弟弟公叔段在母亲的暗中支持下,逐步扩张势力,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

庄公发现后静观其变,外似宽厚实则胸怀杀机,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当矛盾越来越明朗、尖锐,即将冲突爆发时,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母亲姜氏被放逐在城颍。

这段故事的最后,是郑庄公因恨母亲偏爱公孙段而曾经发毒誓,称与母亲武姜不到黄泉永不相见;后来懊悔,经巧妙安排,母子在地道挖泉(黄泉)相见,前嫌尽释,一时之间广为传颂。

读者们反复提及这个故事,想来是想说前半段的“欲擒故纵”。至于这跟香港局势有啥关系,是要擒啥纵啥,反正老平不知道,你们说呢?

这不是难得糊涂,是真糊涂,浆糊的糊!

记得一直有人这样评价:郑庄公老谋深算,城府极深。他对母亲和胞弟的阴谋,早已心知肚明,却一直按兵不动,摆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姿态,欲擒故纵,最后师出有名歼灭之。

还有人这样夸他,说他作为国君,精明强干,运筹帷幄,对事情的发展洞若观火,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

这事与香港局势没有关系,对吧!——嗯,肯定没关系!

500

【5】胡惟庸案

【品天下】读者8群有个群友“小冰块”,是一位海归,即将升级为超级奶爸,这里祝贺他一下。作为一个非常熟悉明史的年轻海归,他向老平反复提及明初著名的【胡惟庸案】,说其中依稀有香港事务的影子。

对于大明王朝皇上的事,老平算是略知一二的。关于明成祖天子守边疆,然后兴建了武当山建筑群和现今的紫禁城;关于木匠皇帝,关于明朝皇帝经常不上朝,关于煤山歪脖子树等等。

影视剧中关于明朝的事,基本都是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国际时政圈内谈的大明王朝,基本都是郑和下西洋,以及后期的隆庆开关(全球1/3白银流入,说大明王朝完全闭关锁国,那是扯淡的)。

但是【胡惟庸案】,明太祖办的案多了,能有啥特别的?再说了,这里头怎么会有香港的影子?切,尽瞎说!

好了,既然“小冰块”说了,说了好几次,那就给大伙儿讲讲吧。

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草根出身,这位地主家的放牛娃,早年做过乞丐和和尚,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少有的从底层奋斗,最后问鼎九州的帝王(另一个是地位略高的刘邦)!

或许正是因为贫微出身,使得他对贪官污吏极为痛恨,都使用了非常严酷的律法来问责这些人。所以,一说起惩治贪官污吏,民众基本都会马上想到朱元璋。

当然,朱元璋也被人颇多议论。

常曾有人说,朱元璋在位期间,没有像赵匡胤那样来个杯酒释兵权,而是将一起打下江山的股肱之臣几乎全杀了,仅有常遇春、徐达和汤和善终,有忘恩负义之嫌。

这个话题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重点是,在这些被杀的能臣功臣之中,最悬乎的是【胡惟庸案】。

在影视剧里,胡惟庸被诛的过程太戏剧化了。

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收到了胡惟庸的邀请,他说“宅井里涌出了醴泉,这是上天给予您的瑞兆,希望您能移步观赏”。

朱元璋欣然前往。刚到西华门之时,马车受惊,一个太监冲到前头!太监气喘吁吁,又焦急地说不出话,所以被侍卫们乱棍打死。

太监没有反抗,临死之前用最后的力气,指着胡惟庸家方向。或许是帝王的敏锐,朱元璋察觉到异样,马上回到宫内,登高眺望,居然看到胡惟庸家藏匿士兵,刀枪林立,谋逆之心,昭然若揭。

此时此刻,面对一个有二心的臣子,朱元璋忘记了他们过往打江山的时候相互扶持的岁月,取而代之的是被背叛的愤怒,他下令逮捕胡惟庸并当天处死。

这便是明初四大血案之一的“胡惟庸案”,此事牵连甚广,前前后后长达十余年,诛杀了三万多人。

500

这个案子很有意思,老平第一次看到时笑了:哇,好佩服朱老板的视力!大臣的庭院距离皇宫不可能太近,他居然能看到刀枪林立,千里眼吗?这不明摆着是找借口杀人吗?

然后,老平就开始寻找线索。

果然,史书上并未记载此细节,故事纯属野史八卦,但谋反罪行是真实的。那么,我们不禁要追问,朱老板为什么要找借口杀这个老部下!

历史上的胡惟庸,在和州投奔朱元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抛头颅洒热血,跟着朱老板闹革命的铁杆,是大功臣。事成之后,一路官运亨通,直到洪武六年,担任宰相(先右后左),位极人臣。

一方面,胡惟庸办事得力,陪同老板风里来雨里去,建立起了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的心里,他绝对精明能干,是个得力助手,否则做不到宰相这个职位。

另一方面,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他,嚣张跋扈、贪赃枉法。史书上记载,许多人为了升官发财,用大量金银财宝贿赂胡惟庸,犯了老板的大忌!

朱元璋一生,最不喜欢的三类人就是邀功请赏、贪污腐败、谋反忤逆者。起初,大将军徐达多次弹劾胡惟庸,揭露其滥用职权的卖官行径;但却没事,为什么?

即使最初查无实证,可狐狸终究会露出尾巴,以朱元璋的心机和手段,怎么可能抓不到把柄?但没有动手!

——最要紧的是,他上任次年就买通御医,把得罪过他的身患重病的刘伯温给毒死了,他的派系(淮西集团)失去了制约的力量(浙东集团),变得一家独大,严重威胁皇权,但依然安然无恙!

而且,胡惟庸七年宰相,在公事上多有失当之处;按理,朱元璋早就该动手了,至少可以撤了他,为何等了七年呢?为何最后要以一个谋反罪来治他的罪?

要知道,朱元璋对糟糠之妻马皇后情深义重,立了马皇后的儿子为太子;但是太子体弱心善(太子早逝后传位给年幼的皇孙建文帝,这才造成了燕王朱棣造反成了明成祖),显然很难对付得了强势宰相,他却对飞扬跋扈的胡惟庸隐忍了七年,为什么?

各位,朱老板的心事可能正好就在这里!历史上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据史书记载,胡惟庸虽然勾结大臣,也的确贪赃枉法;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掌握兵权。也就是说,他没有可以号令的铁军(所以府中刀枪林立肯定不成立,肯定是杜撰的)。

在胡惟庸出事前,他最爱的儿子坠马而亡,作为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父亲,受到了不小的精神打击,他一怒之下斩杀了驾马者。

这件事很快被朱元璋知道,便下令杀人偿命,无论胡惟庸如何求情都不宽恕。狗急跳墙之下,胡惟庸开始联合大臣,联络武将,密谋造反。

然而,这个计划很快破产。洪武十三年,因有人事先告密,还没有来得及实施计划,胡惟庸及其同党被抓捕、被诛杀。就是说,胡惟庸其实是被朱老板逼上绝路,临死前做最后一搏而被以谋反罪治罪的。

后来,有史学家的解读非常有意思:一切与宰相制度有关!

因为此前,中国的皇帝之下,是有宰相的(各个时期称呼有所不同);而且,宰相的权力很大,军政大权在握,皇帝并不能直接管理各大部门,如下图。

500

以朱元璋打江山的性格,不能忍受功高盖主的武将(诛杀),自然也不能容忍有文人和他权力相当!在他心里,宰相制度是一定要废除的,问题一堆的胡惟庸,当然是最好利用的棋子!

试想,如果只是普通的邀功请赏、贪污受贿,最多只是除掉一个胡惟庸,不能撼动体制本身;但是,如果宰相谋反忤逆,那问题就太大了,就能够顺道废除这一制度!

历史也的确是这样演进的。诛杀胡惟庸后,朱元璋即下令撤销中书省编制和宰相职位,升六部为一级中枢机构,各部首长(尚书)直接向皇帝负责,后设立大学士协助皇帝。

这样,(皇帝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国政治构架历史上占重要位置的宰相制度,从此消失。

喂喂喂,“小冰块”,是这么回事吗?!

500

【6】大结局

嗯,老平这一顿迷迷糊糊冥想,胡说八道扯了半天历史,从春秋到大明帝国,这事真的跟香港的事没啥关系,对吧。

对,香港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古今中外的创新,能跟历史有啥关系?切,都是群友们瞎说的。

那些港毒港闹们,搞了两个多月了,情节已经越来越恶劣,已经是暴力行为,带着恐怖主义色彩了!但是不用担心,特区政府自有对策,知道该怎么办。再说了,实在不行,还有驻港部队呢。

老平只知道,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得有个分寸!别误判了形势,错把善良当软弱!另外,别把好人惹急了,别把好人逼到了墙角!鸡急了还会飞起来呢,对不!文韬的旁边,还站着武略呢!

反正啊,如果按照历史经验,和中华文化“物极必反”的智慧,港毒港闹们这样下去是危险的。一旦引发了雪崩,那会是大麻烦;因为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所以,有偷瓜惯犯急了,花钱做整版广告,说已经不堪再摘瓜了!或者说,老渔夫急了,赶紧立个告示牌,说鱼已经被打过N次,不要竭泽而渔了。但是,会有人听吗?

大结局?就当没说,别耽误老平继续发呆,凝望天空中那面镜子!

那面镜子叫历史。

500

【有趣/有料/有态度/有深度】

  尽在《平观世界》(微信公众号同号)

深度与广度,源于对读者阅读时间的尊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