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支“八一式”步枪:80年前就已诞生,用钢轨和核桃木为原料

81式步枪是我国枪械发展史上非常经典的一款突击步枪,该枪诞生后不久即参加了实战检验,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二线部队在使用该枪,而在国外更是有大量正规军或游击队将其列为制式装备。

实际上,人民军队最早的81式步枪并不是上世纪80年代初诞生的这款突击步枪。早在距今80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中国军工人便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制造出了第一种“八一式”步枪。

那么这种步枪是如何造出来的,其又有什么特点呢?本文就来一起了解下。

一:艰难起步

500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人民军队即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其中作为主力的八路军一共有115师、120师、129师三个步兵师,再加上留守部队,编制总兵力一共是45000人。

当时,改编之后的八路军仅能领到军费,但是却没有武器弹药的补充,依靠的还是多年积累的那点家当。

据现有资料查询,当时129师的武器状况为:

步枪3412支、马枪724支、步马枪子弹43012发,平均每支枪约10发子弹;自来德539支、子弹2872发,平均每支枪约5发子弹;手枪93支、手枪弹6051发,平均每支枪约65发子弹;花机关3支;

重机枪29挺、机枪弹23222发,平均每枪约800发子弹;轻机枪93挺、机枪弹27361发,平均每枪294发子弹;手机枪72支、子弹310发,平均每枪5发子弹;迫击炮6门、炮弹67发,平均每炮11发弹。

另有刺刀55把、手榴弹204枚。

500

当时120师的武器状况为:

步马枪4091支、驳壳枪788支、冲锋枪68支、重机枪35挺、轻机枪143挺、迫击炮4门、马刀2把、刺刀117把,各种子弹276955发。

这种配置的装备实际上是根本打不了阵地战的(南口之战中央军89师每支步枪备弹280发、轻机枪4000发、重机枪13000发),就连正常的游击战都得精打细算,要不打成了消耗战,下一战就没子弹可打了。

500

甚至连肉搏战中的拼刺刀都做不到,如上统计两个师一共只有172把刺刀,平均一个步兵连也就不到两把刺刀。

所以在全面抗战初期,八路军主要针对日军的运输队下手不是没原因的,一次战斗如没有缴获,那么是无法在日占区生存下去的。

500

但是当时的日军并不好打,全面抗战初期的日军都是经过极完善的训练后才投入战场的,其普遍身强力壮且作战素质很强,即便是运输队也是如此。

很多人觉得日军的运输队是个软柿子,但实际上这个软柿子是相对而言的,即便日军的运输兵打过的实弹也远超当时的中国军队,而且其战斗意志可支撑其死战到最后一人也不被抓俘虏,也是相当之顽强。

500

而由于八路军自身装备的差距,很多战士在作战中不愿过多消耗子弹,宁可冲上去肉搏,因此往往伤亡很大。

所以前线八路军的每一次缴获都凝结着无数战士们的鲜血,而正是通过这些用鲜血夺过来的武器,八路军部队才会一步步发展壮大,因为日军是不会拱手将武器交出来的。

但是,仅仅依靠前线缴获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兵工产业,方能不受制于人。

500

全面抗战爆发后,很多有技术的青年人才汇集到了延安,其中有原晋绥军太原兵工厂的近百名技术工人、来自上海的10名工人,还有来自河南巩县兵工厂的很多技术工人。

以这些技术工人为基础,成立了军工局,后来又发展为陕甘宁边区机器厂。该厂分为最初分为主攻枪械修造的东厂和主攻机器制造的西厂,后来西厂发展为第一厂,东厂发展为第二厂,另外又成立了复装枪弹、造手榴弹及生产酒精的第三厂和主要制造炸药的第四厂。

除了陕甘宁军事工业外,1938年10月的《论新阶段》指出:

每个游击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设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

500

1939年6月,八路军总部成立了军工部,由于战区人才匮乏的缘故,从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抽调了300多名技术骨干,并在山西黎城县黄崖洞设主厂。

八路军军工部后来发展为10个生产单位,分别为:

生产枪炮弹药的军工部一所;修理枪械的军工部二所;生产七九步枪、五零掷弹筒的军工部三所;生产步枪的军工部四所;

此外还有复装子弹的复装枪弹实验厂、生产步枪刺刀的刺刀厂、生产手榴弹、地雷、炮弹毛胚、雷管的铁厂;生产道轨钢制步枪枪身、节套、机柄、撞针和炮弹尾管等钢制枪弹零件的锻工厂;负责修补机械的机器制造厂;负责炮弹实验的军工实验所。

除了八路军军工部之外,各大区根据地也均有自己的兵工厂,但限于技术水平,其生产和研制实力不如八路军军工部。

500

据不完全统计,八路军军工部在抗战时期一共生产了9758支步枪、掷弹筒2500个、迫击炮改装平射炮近100门、复装和新造子弹223万发、迫击炮弹3.8万发、掷弹筒弹19.8万发、手榴弹58万枚,指导、协助地方生产手榴弹、地雷1000万枚以上。

二:横空出世

在当时的军火生产中,能造枪炮是军工厂最大的愿望,当时所谓的炮大多是制造难度相对较低的掷弹筒,而步枪的话,因为涉及的零件和步骤比较多,就比较难造了。

500

刘贵福

当时八路军兵工厂中有不少工人是从太原兵工厂和巩县兵工厂中过来的,有枪械制造经验。为了能造出适应八路军作战特点的步枪,原来就在太原兵工厂有过工作经历的工人刘贵福一行人开始动起了脑筋。

500

想要制造步枪,首先得有技术人员进行设计,但是八路军这边没有专门从事这方面的技术人员,于是刘贵福他们想的办法是收集已有的步枪,总结其技术优点和缺点,定下新式步枪的大体框架来。

近代以来,中国进口了大量的外国步枪,自己也仿造了不少,因此当时可供刘贵福他们研究的样本有很多,其经过总结认为:

汉阳造有些长而笨重;中正式步枪不利于拼刺;日造三八式步枪能防尘,但刺刀容易变形和丢失;捷克造步枪有侧面折叠式三棱枪刺,强度好,不易弯曲、丢失,但侧面使用不方便;马枪则短小、灵活。

500

因为考虑到八路军敌后作战本质上是一种运动游击战,枪械不宜过重、过长,且大多数交战为近距离战斗,同时由于八路军弹药少,又对白刃战要求较高。

所以刘贵福认为,新的步枪应该将马枪和步枪的优点结合起来,缩短枪管和不必要的射程,减轻枪体重量及后坐力,再配上折叠式三棱刺刀,便于携带,适合急行军、游击战、肉搏战。

大体的设计方案确定后,这些老工人凭借自己的经验绘测出了图纸,准备试造。

500

但是有了方案和图纸,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八路军的兵工厂无论是机器装备还是原材料都极为紧缺,想造出一把步枪来谈何容易?

为了获得原料,各部在作战中极其注重缴获和收集,甚至总部专门发电报:

为增加兵工生产,节省制造原料,请各部立即收集战后弹壳及铁轨、废汽车。除115师、120师收集铁轨、弹壳直接送陕交留守处外,余各部收集之弹壳应即送总部转延安。如各部有小军需工业,应收集铁轨供自己原料用。

500

当时为了采取原料除了各部作战部队的缴获外,还以高价采购,“关于收买军工材料的通知”中即给出了部分材料的采购价格:

弹壳,每斤3毛到8毛;铅,每斤2元到5元;锡,每斤3到5元;工具钢,每斤1元到3元;碎铜,每斤3毛到6毛;浓硫酸,每斤20到30元等。

因此,即便是铁轨这些东西,也是极为不易才得到的。

当时所用的铁轨,最上部做节套、中部做主要零部件、底部做刺刀,剩下的边角料也不能浪费,转作小零件;而用石油矿上废弃的钢钻杆来做枪管或节套。

500

制造步枪,最关键的是枪管如何加工,因为我们一开始没有枪管专用机床,于是被誉为“机工大拿”的张庆森就用长钢杆焊上刀头,在车床上加工深孔,再用冷挤压的方法加工来复线。

步枪的枪托是老红军冉瑞峰负责的,他用核桃木为原材料制造了精美的枪托。

由于步枪的很多零件都是手工制作,为了保证尺寸符合要求,都要由刘先惠进行严格的测量,再由刘贵福复验通过,然后钳工孙云龙来组装。

就这样,通过极大发挥了兵工厂各位专家主观能动性的努力之后,1939年4月25日,一支全新的马步枪诞生了。

新枪造出来后,由工人兼射手的许云峰进行试射,接连打出了十发子弹,全部准确命中了目标,由于当时没来得及命名,这把枪也被称为是无名氏马步枪。

试制成功后,该枪立即投入到了量产中。刘贵福他们又设计了一些土造的设备来制造枪械零部件,加快了生产效率。

500

而机器制造部也制成了小铣床、小床、拉来复线机,以及原有的两部元车和一部小钻床,共六部机器,就靠着这六部机器,制造出了130多支步枪,并装备到了警卫部队。

由于延安的军工原料来源扔实在太少,再加上八路军军工部的成立,随后不久研制出无名氏马步枪的刘贵福一行人便来到了太行山上,在这里,他和他的新枪将大放异彩。

三:制式步枪

当时,在前线的八路军各兵工厂内都在或多或少地生产步枪,大多是仿汉阳造之类,由于标准不统一的缘故,因此这种杂械枪发挥出来的威力也是比较有限的。、

500

缴获的铁轨和电线是重要物资

当时任八路军军工部部长的刘鼎一直希望能统一步枪的制式,在了解到刘贵福他们搞出来的无名氏马步枪之后,决心以这种步枪为基础,研制一种更好的步枪。

新的设计将枪管和射程进一步降低,但为了适应肉搏战的需要,将三棱刺刀加长,并将刺刀的折叠方式改为了门扣自锁式装置,甩出刺刀敏捷而牢靠。步枪的准星改为可调式,以修正偏差,同时全枪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零件,做到更轻、更好。

1940年7月底,改进版的新步枪亮相了。

500

该枪为7.9毫米口径,枪重仅有3.36公斤,折叠式三棱刺刀平时折附于枪身下方,用按键扣合,拼刺时可随手甩出刺刀;刺刀根部有架枪钩,可集体架在平地上;背带在枪的左侧,有通条插在枪身内;枪托内可存放小型修理工具;用铁道轨制成的零件经过烤蓝处理,用核桃木造的枪托则非常实用、美观。

1940年8月1日,新步枪进行实弹射击,打了100发子弹没有出故障,接着又打了100发子弹,还是没问题,全射击场掌声雷动。

试验成功后刘鼎和刘贵福兴冲冲地背着步枪到了八路军总部,彭总试验了步枪后,连连称赞:好枪!好枪!

因为当天正好是南昌起义纪念日,于是彭总拍板,将该枪定名为是“八一式”。

500

八一式马步枪正式得名后不久即投入了生产当中,根据当时的生产资料,八路军军工部在8月份生产了步枪492支、9月份生产了步枪498支,10月、11月因日军扫荡的缘故,产量降到了100支以下,但12月就又恢复到了262支。

新步枪生产出来后,其质量比先前的步枪要好,但是重量则比较轻,交付给部队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据统计,抗战期间,兵工厂一共生产了7981支八一式马步枪(包含部分新六五步枪),占到了枪械总生产量的81%。

大家可能会奇怪,这种枪既然不错,那么为什么生产量似乎并不高呢?

500

其中较粗者为土制兵器“榆木炮”

因为日军自1940年之后加大了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力度,其采用碉堡战术不断分割根据地,然后以碉堡为据点不间断地出兵扫荡,对我根据地则进行三光政策。

日军为了让八路军极少有所缴获,甚至自己出来作战都不带过多弹药,而配发给据点守备的伪军之弹药也不多。

随着日军作战策略的改变,八路军的武器弹药缴获变得极困难,而军工原材料的收集亦是如此。由于日军扫荡,再加上八路军精兵简政,其总兵力从1940年的40万人降低到了1942年的30万人。

500

八路军人数的减少使得对枪械的需求不再最优先,反倒是对弹药的需求量更大。

1941年3月,朱德总司令发报:

翻造子弹,因弹壳极缺乏及工人很少,每月只能翻造步枪弹6万粒。现有的主要材料计弹壳15万颗、弹头料23万粒,无烟药可装400万粒、底火350万粒,如弹壳有来源,三个月可扩充生产量为20万粒,将来还可以继续扩大。

不到一个月后,关于兵工建设的最高指示,第三条明确规定:

500

兵工建设应以弹药为主,枪械为辅。在现有条件下,我兵工建设只能充实我军技术装备,即补充弹药(步机枪弹与大量制造手榴弹)、改善枪械。希望我兵工建设把我军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一步是不可能的。

假若把我兵工厂搞得过于庞大,这对战争是不利的,也是不可能的。但弹药无来源,如不能翻造步机枪弹与大量制造手榴弹,则无法补充,因此对兵工建设,特别是弹药厂的消极也是错误的。

1943年11月,关于军队与民兵的武器问题指示中再度强调:

500

在目前条件下,兵工生产的基本方针应当是修理枪械、翻造子弹等,特别是大量生产手榴弹、地雷等,大量发给军队、民兵及居民,以便到处与敌斗争,以量胜质。

为了优先供给最需要的弹药,因此之后兵工厂在枪械制造上投入的精力便较少了。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独立团自我们的兵工厂领到的便是大量的手榴弹,其性能虽然比不上日造的,甚至会出现一炸两瓣,而无杀伤力的情况。但其制造难度低,能大量制造的优点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八路军火力极差的现状的,因为手榴弹供应相对充足,也使得投弹成为人民军队步兵的一大绝技。

500

虽然说,八一式马步枪并没有能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出太大的作用,但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军工人能用钢轨和核桃木这种材料就能造出新式的马步枪来,足见军工人的智慧和抗日的热情和决心。

而八一式马步枪作为人民军队制造的第一种新式枪械也将在历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