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狂飙,京东科技难上市

500

2021年6月,当时还是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刘强东发表了一份感人肺腑的《致股东信》,刘强东在信中强调:“我们始终信守正道商业价值观,把消费者、合作伙伴和员工放在心上,不愚弄、不欺骗消费者,不会让任何一个遵纪守法的合作伙伴吃亏,不会让任何一个辛勤工作的员工没有保障。”

但是商业公司想要做到“不愚弄、不欺骗消费者”实际上很难,涉足金融业之后更是如此。

京东金融业务的千层套路

近日,有媒体曝光,多位用户表示自己从京东商城APP购买商品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默认使用“白条”支付,逾期后才发现使用的是京东白条购物。

一名消费者指出,京东商城在故意诱导用户使用京东白条,即使几十元钱的东西都要分期支付,而且临近还款日期才提示用户还款,不仅超过7天无理由退货期,还只能通过白条还款,对征信造成不良影响。

京东白条分分卡也有类似的操作。据了解,京东白条分分卡是由京东白条闪付升级而来,2021年一上线就给消费者来了个“下马威”。有消费者发现,升级后的白条分分卡单笔消费10元以上就会被强制分期。有的消费者误以为是信用卡的先用后付,结果不仅被分了12期支付,即使提前还款也要支付全部利息。

最近,一名用户反映,自己在2023年10月5日,通过京东APP弹窗诱导,支出一笔话费充值21元。但是京东白条后台账单被强行开通分期,产生了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的待还款,每月需还1.98元。

不仅如此,京东金融在销售业务也是花样百出。此前,京东再次上线了“白拿”活动,号称用户可以1分钱“白拿”茅台,但实际上要上百万购买基金。例如购买贵州茅台飞天酒,需要购买高达244.09万元的中信建投稳祥A基金。

据悉,白拿第一次上线时,更加“狂野”。2017年,一名财经博主披露的《关于商请京东“白拿”业务定性的函件》显示,京东“白拿”将三笔金融交易与一笔商品交易捆绑为一个交易组合,其实质为消费者在京东金融平台上购买广金中心发行的理财产品,消费者通过信托贷款购买白拿商品,以理财收益偿还信托贷款。

京东虽然对外声称未收到此函件,但是京东“白拿”就此沉寂7年。随着金融监管趋严,京东金融相较于以往收敛了一些,但是无论是商品捆绑销售基金还是强制分期,依然有过去的影子。

十年三次改名,京东科技上市难

不同于京东金融业务“狂飙”,分管京东金融业务的京东科技上市却磕磕绊绊。

公开信息显示,京东科技的前身京东金融于2013年10月开始独立运营,并在2017年从京东体系剥离。2018年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字科技,2019年又更名为京东科技。从京东科技的改名历程来看,京东科技在削弱自己的金融属性,强化科技属性。

2020年,尚未改名的京东数科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招股书,拟募资200亿元。2021年3月,京东数科向科创板申请撤回材料。京东数科解释称“基于公司自身发展战略的考虑”。

有分析认为这是受蚂蚁集团事件影响。从2021年开始,上交所修订了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规则,对金融科技企业上市作出限制。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京东数科又改名为京东科技。

但是根据京东数科的招股书,2020年上半年京东数科实现营业收入103.27亿元,其中来自金融机构客户收入42.84亿元,占比为41.48%。京东数科的金融属性并没有因为改名削弱。

2022年,又有市场消息传出京东科技计划在香港上市,拟募资10亿到20亿美元。但是又有多家媒体报道称,京东科技因监管机构尚未批准其上市搁置了港股上市计划。

京东科技不仅依赖金融业务,同时缺乏独立性,高度依赖京东集团。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京东数科向京东集团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金额占营收的29.89%,来源于京东集团生态的收入占比13.72%,合计占比高达43.61%。

2023年,京东集团披露了与京东科技相关的股权、竞业协议及关联交易等信息。2020至2022年,京东分别收到京东科技提供的支付处理和其他服务,金额分别为69.45亿元人民币、87.62亿元人民币和114.44亿元人民币。(内容来源|海鹰财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