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考上大学,很多学生是对大学和专业是没什么概念的

【本文来自《如何看待某学院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在课上使用电子产品?大学“高中化”还远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6156948012320
  • 大学不能全指望课堂学习,一周两节课讲不了多少,也学不了多少。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大学主要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遇到学不懂的问题可以问问老师。

       你这话,我导师也说过,然后他3年基本没怎么管过我们。有些话说是这么说,但实际操作起来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首先,在应试教育毕业下的学生们本来就缺乏热爱(这里我指的是发自内心长久的热爱,不是三分钟热度的那种),高中考上大学,很多学生是对大学和专业是没什么概念的,他们所选择的不过是好就业,或者家里亲戚长辈建议的,又或是看了个专业名字觉得对胃口,但当他们真的进入大学里的开始学习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学的内容难懂,老师照本宣科的年课本,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对于很多学生来讲,这样的大学生活一定程度上是高中生活的延续,但是没有严格的约束条件。在这种情形下,上课其实都是一种折磨,你又如何要求他们全都违背本性的进行自我学习。如果你不能理解这种情况,就代入一下要求你每天都做半天你最讨厌的事情,还让你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感觉,是不是非常折磨?如果还是不能明白,就确确实实的去做,比如讨厌看书,每天下班后,就强迫自己看一小时书;讨厌锻炼,就每天下班后,去健身房撸一小时铁。

       其次就是老师的问题,大学老师不像高中老师,很多都是多班集中上课,而且老师的办公室很多可能都离教学楼很远,很多老师都是下课就走了的,除了刚下课那一会儿时间,你可能很难再找到老师了,他们没有义务一直在教室附近等着你,给你答疑解惑,他们只是领一份薪水,带完课就好了。学生很多,而老师只有一个,很多时候,上完3年课,老师可能都不认识你是谁,叫什么名字。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性的这么说。但在修行的东西都不是自己选的,师傅又不能好好的领的时候,靠个人的坚持是很难长久的。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