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想要营造氛围,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

【本文来自《我们为什么不爱过中国节了--圣诞节争论有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乘云宿风
  • 其实放不放假影响并不大,你看很多时候什么万圣节、平安夜也不是假期,只要营造出好的气氛,大家自然会参与进来。

       嗯,发完我也想过有这个问题,你说的很对,但是很难。仔细一想好像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想要营造一种节假日的氛围的话感觉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像清明扫墓、中秋团圆赏月、除夕春节看春晚,吃年夜饭,放鞭炮,走街串巷互道祝福,这些对于在外务工的人都是需要较高的时间成本的,但是现在清明、中秋只有一天假,春节3天,今年春节除夕还要上班,这些对于大多数打工人都有不少的制约。

       其实我现在还挺怀念以前小时候清明跟着大人去山里扫墓、中秋一起去买月饼、吃月饼、春节看小品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烟花,街巷乱窜,只是现在这些感觉都太难了。记得大学毕业后的一年在武汉打工时候,不知道为啥那年突然流行起来了网上找人祭祖、扫墓的,后面成了一种梗,现在感觉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吧。

       另外一层就是现在增加的各种限制,虽然没有明说,但显然现在的春晚已经没有以前的那种味道了,春节的仪式感也越来越弱(这两年有一点好转)。

      相比较而言,万圣节、平安夜这种外来节日对我们来说,时间准备的周期不用很长,而且参加的形式随意,限制少,在缺乏对传统节日归属感的时候,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情绪出口,让大家在现在这种资本剥削严重、生存压力大的环境下,能收获短暂的快乐。

      想要真的做好传统节日的文化输出,以现在的条件限制,估计很难达到了。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