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目的仅仅是培养古文素养,那么不如背先秦之后的范文

【本文来自《家长自己去读一读“四书五经”,就知道孩子值不值得背》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今晚刚给两个孩子(初一、初三)讲了《论语》一节,简单介绍几个节点,供大家批评。

“礼之用,和为贵”一段。

案例:教师节该不该送礼。

行“礼”之目的:和。和谐,双方满意才叫和谐。

学生送礼,目的单纯,和。

家长送礼,目的在……,所以非礼。猜测:家长满意吗?(不是愿意不愿意)

为了笼络感情——知和而和——的送礼,是属于“有所不行”(不应该做)。文章说:“知和而和”的行为,在“不以礼节之”的情况下(过分),则“不可行”。

拓展:在“以礼节之”(不过分,宜也)的情况下可行吗?应该是可以的。家长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好一些,是人之常情啊,“以礼节之”的“知和而和”,那也是允许的。

再拓展:此类情况善恶难辨,只有当事人清楚。或许动机并不纯洁(知和而和),但毕竟表面是善意的,所以还是允许吧。——这也是“和为贵”思想的具体运用,同时也是“小大由之”的体现。

思考:

某班每人收两块送了一束花,对不对?(当年他们学校有个班主任因此事被家长举报)

——根据论语的思想自行判断。

个人认为,四书,特别是论语,其实是行为规范,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但如果不能讲解透彻,让孩子学以致用(初中生应该学这些了),即使全文背过来,也只是为将来的理解做个基础准备,意义不大。

如果目的仅仅是培养古文素养,那么不如背先秦之后的范文,那些更容易上手。

发表于山东省
2022-09-18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北约秘书长竟帮腔:中印敢继续对俄贸易,等着制裁

美犹他州跟着挑事:这项投资收益颇丰,但就不卖中国

“中国人才都回国,美国损失好大”

4000亿美元!“美国狮子大开口,韩国犯愁”

哈佛报告澄清!“这里被西方冷落太久,该正视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