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搞这块的,像是美的这家企业,每年抽检几百批次,我们硬是没有发现不合格的
【本文来自《我和朋友合资办厂,没俩月就要接待几拨政府的人,费用比发工资还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的主旨是写小企业营商环境问题。企业与主管部门、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结构矛盾,可能是水平问题没写通透。
任何办企业者的初衷都希望认真做产品,做最好的产品,但市场内卷对价格是最敏感的。少部分名牌产品可以以品牌效应以及专利技术溢价,而更多的中小微企业一无品牌效应,二无核心技术,只能在品质和价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适应市场。什么品质的产品必须是相应资金和品控的产出。如果以二极管的思维,做不到达标可以不做,那么,国内有多少中小微企业该关闭了。没等中国这块制造质量提升,竞争力倒折腾没了,东南亚越南那边等着笑纳。我们也想何不食肉糜,中国这些不起眼的制造业又关乎多少个家庭。
以我对业内的了解,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之类大家电我不清楚,风扇电饭煲电水壶电吹风等之类,国内能真正能达国标的不到10%,包括美的海尔格力一众名牌的小家电也不全达标。市场上充斥着海量非国标产品,而且被消费者所接受是事实。那么,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和主管部门之间留下一条灰色空间,也给想薅羊毛的单位及个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这些生产、管理、供给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您有何高见?
有个说法我:不是很认同,就是大厂的小家电也不全达标。当然,你说的这个不全达标,具体不达标率是多少,没有说明。我就是搞这块的,像美的,每年抽检几百批次,我们硬是没有发现不合格的。理论上,企业合格率也不能达到百分百,军品都不行。当不合格率极低的时候,再提高合格率已经不具备经济上的价值了。
早年小家电的确不合格率很高,这几年的整治已经好了很多。我们预计,五年后还会有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