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联想恰恰拓展了汉语的表意空间,让汉语言浅义深、言近意远
【本文来自《汉语的缺陷是,容易造成歧义,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描述语义》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楼主提出的汉语歧义的现象确实存在,原因是汉语不依赖连词来连接词组和句子。
比如,“没钱+买华为”本来是两件不相干的事,把它们前后摆在一起,是在暗示它们有逻辑联系,但究竟是何种联系,需要自己去“细品”。
解释1:if I'm 没钱 then 买华为;解释2:I'm 没钱 to/(so I can't) 买华为。
这虽然是汉语语义模糊的地方,但完全可以通过加连词或其他语法成分来明示其含义,比如“以前是没钱才买华为,现在是没钱去买华为”。而且,模糊联想恰恰拓展了汉语的表意空间,让汉语言浅义深、言近意远,有利于文学创作和情感表达,锻炼人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汉语完全可以做到精确,但它完全不想限制自己只能做一门精确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