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有个风气,喜欢蹭热度发表观点,这个事件明明不了解也这么做,非常不好

【本文来自《对教材字典的上纲上线,越来越荒唐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中国有个风气,就是有一个热点新闻时,总有一大波人去关注,并有很大一部分人明明自己不懂,还想去蹭热点,发表自己一些独特的想法,像这次“毒教材”事件,就有很多人矫枉过正,把一些并没有错的东西强行和爱国和民族拉上关系。

中华民族之所以有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有一个特点就是包容,能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结合自己原有的习俗,改良出更好的习惯。远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现在我们使用的各种外国发明的电器,中华民族不但学习了其中优点,并且针对自身特点对外来的东西进行本土化改造。想象一下,如果不是吸收外来的东西,我们现在就只能跪坐,也没有内衣可以穿,男女老少都留着长头发,还靠看太阳来计算时间,中国的空间站也不会在上面飞着,还有一点,中国美食也不会如此丰富多彩。

但这次“毒教材”发生后,不知怎么的,中国对于教材的要求有点“高”了,外国人不能出现在插图里,英语课本的编辑不能是外国人,不能出现说外国好的文章,不能出现酒,小刀之类的东西。好像想给小孩子们创造出一个充满中国古典特特色的桃花源。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清朝前中期的中国,欧洲的工业革命如火如荼,闭关锁国的中国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而这种做法换来的就是一部充满血泪的中国近现代史。

诚然,坚持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并没有错,进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也是值得提倡的,但在这个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对于中国的传统过份强调就会变成“民粹主义”,而在现代史中把民粹做到极致的就是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了,我想任一个中国人都不想重蹈这两国的覆辙的。

中小学的课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三观”。一个只有中国正确的的观点明显不是正确的“三观”,一本只有“中国式英语”的英语课文明显也不能教给学生正确的英语知识,这个世界不只有中国人,也有美国人,日本人,俄罗斯人等等。日本的侵华战争固然不可原谅,日本的军国主义固然可恨,日本到现在仍不对侵华战争有真心悔过表现也是十分可恨,但是在“汶川地震”和“新冠”发生之初也是伸出了援手;美国在现代不断打压中国,美国国内排华思想也很严重,但二战时期是美国组织的“飞虎队”构筑了中国的防空,是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介绍了中国的革命,是基辛格从中斡旋使中美顺利建交;当然还有一个受到毛主席写文章称赞的白求恩,一个认识将近两万汉字的大山。而中国人也出现过很多败类,如说美国空气是甜的杨舒平,透露中国秘密技术的高杏欣,还有臭名昭著的汪精卫,遗臭万年的袁世凯等等,不见得中国人都是好人,外国人都是败类。对于对中国有贡献的外国人或者有美好品德的外国人,我们在课上中宣扬他们的事迹并不是不行,而且是提倡的,究其原因还是要给孩子们树立一个人的好坏并不是由国籍和民族决定的。

而所说的英语课本中不能出现外国人就更加不可思议,英语做为一门语言是和英语母语国的国人思想紧密相连的,一些表达方式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邀请英国人来参与英国课本的编辑,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纯正的英语,也是为了课本的严谨性,难道非得,把“How are you”和“How old are you”翻译成“怎么是你”和“怎么老是你”才好么?!

所以,中国的课本出现外国人没关系,主要是内容积积向上,同时把握一个度,才真正为学生考虑的。同时也希望跟风的键盘侠多学点有用的知识,要是不愿学习也可以多看电视多玩游戏,就不要添乱了。

2022-07-03
暗中观察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谈及特朗普,“很失望,我们成替罪羊了”

“从零开始发展行不通,我们必须拥抱中国”

“简直势不可挡!”美议员又操心起中国了

被当面说“胆怯”,特朗普大破防

“欧盟想‘投降’,只有法国公开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