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材上有些概念不给准确定义呢?

【本文来自《为什么对“酸”“碱”没有严谨的概念界定》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你说的这些其实我也思考过。

那么为什么教材上有些概念不给准确定义呢?我觉得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初中和高中确实学生知识水平、层次有限,没有办法,在他们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出准确的定义。强行给出,只会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学习接收能力下降,造成学生畏难情绪,不利于教学的展开。所以呢,索性这部分内容就只给描述性的一个定义,你知道有这个东西,以及它的主要性质就行。在初中高中够用就行。

②特别是在化学学科当中,很多理论都不完善,化学学科的发展还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很多东西不像数学一样说1就是1,说2就是2。强行具体化定义的话,只会成为靶子,成为学科内或者专业类的反面教材。然后下一波人还推翻了重新下第2个定义,再有下一拨人在推翻重新下第3个定义。。。

③在化学这个专业中很多东西看的是你的实验结果,而不是你怎么去定义它。比如说有机物这个概念,到现在都没人能具体的描述,什么是有机物,什么是无机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界限并不是像黑白那么分明。只能说物质世界太奇妙,人类太肤浅。

④所以呢,其实很多时候在教学上。能不能给出尽可能准确的概念,实际上考验的是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但是呢,再有水平再有经验的老师/专家,你给出的定义都是有漏洞的,都是不全面的。你私下讲讲,没人理你。你要是写上论文著作甚至教材,那恭喜你了,一群人可以靠着反驳你混饭吃。就像《红楼梦》是一个人写的,但是却养活了一群人。

总的来说,有些东西看着很简单,深究起来其实里面的东西很复杂。已经完全超出了初中高中的水平了。那么就没有必要给他讲的那么具体,在初高中阶段够用就行,等到了更高的层次再来进行逐渐补充。毕竟对于世界的认知,我们都是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

就像我们对社会的认知,社会这一个词很简单,但是要说清楚也不容易,小孩子觉得很美好新鲜;长大一点,觉得这个世界也就这样,没有大人说的那么复杂,长大了就能拯救世界;等到成年刚刚踏入社会,初步感到社会险恶;再到了中年就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无法拯救自己;过了中年那就直接躺平认命了。

2022-06-01
社会 生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打破特朗普政府叙事,“充气青蛙”涌上美国街头

“特朗普政府悄悄放松多项关税,为败诉做准备”

“普京的领土要求比上回小了,但仍像让乌卖掉一条腿”

欧企高管感叹:中国着眼二十年,我们却...

“两人再度激烈争吵,爆粗口、训斥、扔地图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