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乡六年,生产队主种棉花,其次也有水稻

【本文来自《这样跟青年人解释“计划经济” 或许他们就明白那是怎么一回事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下乡六年,生产队主种棉花,其次也有水稻,所以都懂一点。

集体劳动,水稻产量多在600-700斤之间,分田后一般800多斤。如果没有良种和化肥加持,这也差不多到顶了。有良种和化肥,湖南大田测试是2000斤,一般超过1000斤并无困难。

所以人的积极性可以量化,大约20-30%之间,科技种田超过30%应无疑问,这里面其实不含农民积极性。

其实杂交稻还有一个增产因素没见人提。普通水稻,一亩要大几十斤稻种,杂交稻减少一半,因为杂交稻分蘖能力强,普通水稻插秧要5-7株一兜,杂交稻是2-3株一兜,省稻种也算增产吧?

代际因素正是考虑到科技进步。中国农业,几千年不变,社会环境也无大变化,那时有代际因素吗?没有。

走向工业化为什么有代际因素,其实也是因为技术进步大约三十年会有很大变化,在这种变化过的环境里,人们思想当然随之变化,我把它称为代际因素,你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概念归纳。

2022-05-17
社会 生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印度官方称已超日本成第四大经济体,果真?

格陵兰岛催美欧:要我们找中国?

“再见,华盛顿!你好,北京!”

“转向中东和加拿大后,中国买家不回头了”

立即生效!特朗普政府暂停留学生签证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