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泥匠、木匠、水电工这些技术工种,工资500元一天,年轻人还是不愿干
【本文来自《科学分析从问题出发,还是结论出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可关键的问题在于郊区小镇在本质上都是依赖或者说得益于城市化大工业化生产的模式,而不是依赖或者说得益于您认为的新农村自身的发展前途。换言之,如果没有足够的城市化,您理解中的新农村既建设不起来,也没有足够的销售市场。
我的观点可能偏马前卒一些。
我始终认为和坚持以下观点:
1、(在没有类似深圳或者浦东或者雄安这种国家级政策干预的前提下,)只有足够多的城市化或者说城市化溢出,才能让城市周边的农村得以发展;
2、当城市化向外溢出时,周边的农村自然就有了城市的利益。
如您所言的离上海市中心只有30公里的上海农民新村,我可以大致以松江(38公里)到七宝(18公里)来估算吧?
但您知道否,在30年前,这个区域和市中心的实际生活状况的差别,也可以说是等于两个世界。除了七宝镇上,周边大片的农村——那时还是上海县(1992年才同原闵行区合并为现在的闵行区),晚上到了5、6点,除了住户楼房,路上的红绿灯和几盏路灯,就几乎看不到别的光源了。进出主要就是靠87路和92路两条公交线路,下雨下雪天,出行极不方便。这样的生活质量,比我原住的徐家汇地区(徐汇中学附近)是好一个量级吗?
现在呢,这个区域和上海大部分的市中心的实际生活状况有什么本质区别吗?至少我这样一两年才回一次家的游子是没有明显感触的。农田基本看不到了,去市中心或周边的交通出行也是以地铁为主了,或者说白了,不告诉我这是哪里,我是很可能无法区分这是在上海哪个区域的(太多类似的建设风格了)
我那个时候才10岁左右,记忆可能不是很全面,如果有同地区的网友,发现我说得不对,敬请指正。
3、当几个临近城市交界处的农村/城镇被成功消化或者吸收,这就逐渐形成了大城市/城市群。
同样以20年前来说,江苏昆山虽然离上海很近,但通勤除了汽运就主要是靠火车,对我这样的上海人来说,昆山/上海的城市区分还是很明显的。但现在有了地铁之后,昆山到上海市中心的时间,也许比30年前松江到上海市中心还短。那么,撇开行政区划不论,纯粹从心态来说,究竟是30年前的松江人更容易被视为上海人,还是现在的昆山人更容易被视为上海人呢?
4、新农村建设,应该是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配套,即建设的最后能成为卫星城镇,而不是作为同城市化建设的并列。否则,既浪费资源,也无实际可行性。
说白了,当农村能和城市一样,享受水电气供暖网络交通这些基础建设后,它除了有一些农地山林,和城市/城镇还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我们不是应该以城市发展的眼光去合理利用这些农地山林吗?难道还要放着城市本身的优势不理不问,去悠游于阡陌交通或林间松下?
最后,再说的粗鲁一些,这就像昨天有网友说现在的猪没有油。是的,工业化养殖的大白猪是肉多油少,但靠家庭养殖的黑猪,中国就没多少人能享受吃肉自由了。到底是要好的口感,还是要有足够的肉,这个真的很难选吗?
我的想法与你接近。
我所在的是一个位于全国百强县居中位的县级市,谈一些自己对农村的看法:
1、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怎么把人留在农村。现在一个情况是,好的学校都集中在了市区,青年人都尽可能的把房子买在了市区,这样可以让子女上个好学校。我的二个叔伯兄弟,都是这么做的。就这一点,把人留在农村,就比较难。因为这个,永远是稀缺资源。
2、农村的泥匠、木匠、水电工这些技术工种,工资达到了500元一天,年轻人还是不愿意干,太累。亲戚中年轻的,到了四川、山东这些地方的城市,去做小生意,留在本地一个亲戚,到了乡镇开发区做焊工,他老婆在开发区的一个店里打工,都不做农民了。
3、现在都在搞高标准农田建设,搞完以后就要进行大规模的出租,我们这的农民,自己很少去做农活了,都租给外地人种大葱、小麦 这些,本地人租赁的也有,但总量少,据说隔壁县里本的人租的比我们多一点。
4、我们这也有民宿和农家乐,因为疫情的原因,生意比较清淡。即使再好,因为市场容量有限,也不可能大规模推广。李子柒之类的,我觉得不会长久,她能做十年吗?这个方式能够在多大范围内复制呢?而且,他的产品不也是以城市作为最主要的销售区域吗?农村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从工作上来讲,大量的农民,主要还是以打工、种田为主。
5、在新农村建设的情况下,农民有没有可能在保留土地的情况下,成为农业工人,居住在城市里,或农村聚集区。这样,即使城市的经济出现问题,他们仍旧有土地作为最后的依仗。而土地的租赁方,因为政策的原因也不可能成为类似于印度那样的地主。这样,农村可以建设人员集中的小区,提升生活品质,土地可以更好的利用。在农村中建设小乡镇。
6、农村最终还要依托于城市才能发展,农村的产品变成商品,最具有消费能力的还是城市,无论如何,城市在各个领域都是领先于农村的,包括消费的方式、购买力,只要这一点不变,农村就只能如此。很多人举日本农村的例子,我没去过日本,不知道日本的农村与城市在流行时尚上相差多少,比如新的电影、新的鞋子,是同步的吗?我儿子就觉得衣服鞋子这些东西在大城市里才会有,不要说农村,我们这县城很晚才会有。而这,是很能吸引年轻人的。电影倒是同步的,可农村现在电影院只有中心乡镇上有。
7、结论:农村依赖或者说得益于城市化大工业化生产,其他的方式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