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学生对国际关系的理解来源于其生活经验是必然的

【本文来自《阎学通被骂“公知”,年轻人到底怎么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话题之前风闻里也有提及。隔了几天后又被转载过来,看来上次没引起什么风浪,看,让这些喜欢截图后扇风点火的公众号写手们痛心疾首,只能换个地方截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些公众号言必称理性。所谓理性,基于事实,运用逻辑,得到结果。虽然像该写手一样不讲逻辑的人不少见,但逻辑归根结底还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也能触类旁通。但作为基础的事实,就是另一回事了。即使是真正的学者,也无法洞悉全部的事实,何况是普通人。换言之,对于国际关系,理性分析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任何人都会在某个维度基于直觉,而非事实进行分析。只不过普通人的直觉很多时候来自于生活经验,而学者一来直觉来自与是与分析对象有着共同文化的历史事件,二来学者有更多的时间搜集事实,因此分析会更准确些。

因此,既然普通学生对国际关系的理解来源于其生活经验是必然的,那么就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既然普通人对国际形势的理解普遍来自其生活,那么国家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普通人的更加自信,这种改变虽然常常有滞后性,但也是必然发生的。80后的不自信来自于80-90年代的发生的混乱,而00后的自信来源于本世纪的高速发展。本文写手将自己描述成阎学通肚子里的蛔虫,声称阎教授已经无法忍受。而在我看阎教授只是在描述了一个客观上必然发生,事实上也已经发生的改变。

其次,我们是否需要让普通人,具体到语境中就是高中生,更深入的理解国际关系?在我看来,也没必要做很多。打个比方,有些人觉得国际关系很重要,要大量增加相关内容的时间;另一些人觉得数学是科学之母,要增加数学时间;还有些人觉得新冠应证了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要增加生物学习时间。学计算机的觉得计算机重要,学艺术的觉得艺术重要。这也重要那也重要,最后是不是要让高中生一天学习240个小时,培养些汉立安超人?所以一般人学学历史了解下相关逻辑就行了,真正有兴趣的上大学上研究生后再深入学习,没啥兴趣的这辈子也未必用得上国际关系的知识。

2022-01-26
国际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驻哥伦比亚大使:中国来这是为了合作,无意取代谁

谈及特朗普,“很失望,我们成替罪羊了”

“从零开始发展行不通,我们必须拥抱中国”

“简直势不可挡!”美议员又操心起中国了

被当面说“胆怯”,特朗普大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