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没有买过房的小白只看得房率,其实是一个误区来的
【本文来自《除了内地和香港,还有什么国家和地区是有“公摊面积”一说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只要是集合式住宅,都有公摊面积,不一定叫这个说法而已,比如日本区分共有和专有面积,香港叫建筑面积和实用面积,欧洲国家也有建筑面积和使用/内面积等不同叫法。政府规定按照哪个面积公布销售价格并不影响开发商实际成本的分摊,而且这几个地方的不动产登记和大陆一样都会标注含公摊和不含公摊的面积。
另外,很多没有买过房的小白只看得房率,其实是一个误区来的。相同的得房率不一定会有相同的实际可使用的内面积,因为各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内的计容办法都是不一样的,对报建的管控也不一样,开发商利用不计容空间做大赠送增加实际可使用面积的效果也不一样。
比如中山江门的90方做出来可能比广州的120方还大,因为这两个地方阳台比例可以更大(半赠送)、允许设置设备平台(全赠送)、允许设置绿化阳台(全赠送)。而广州阳台控制15%面积,只能隔一个阳台偷成房间,再偷点飘窗。当然大面宽产品飘窗偷的好把窗线拉通也可以有十几方的赠送出来,我们就有个产品借助飘窗、U形操作台和LDK一体化设计把厨房的操作台拉到了十米长,整个操作台还是全部有窗有景,110方实现了大别墅厨房的效果,但是能这么做跟广州允许大的窗地比有关系。
还有很多城市允许做高层小面积中空复式,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做到很大的赠送,比如某开发商在中山马鞍岛的房子就是70多方做到100方的实际使用面积(注意不是法律上套内建筑面积),是通过5米8中空竣备后二次改造加楼板实现的。
开发商会想尽办法做大可使用的面积,增加房屋溢价,这个在任何国家都如此。比如日本阳台不计容,他们就喜欢拉大阳台,但是日本的房子其实大多因为规划条件限制存在先天不足,基本不是盒子楼就是筒子楼,一排阳台并排过去或者绕一圈,只能软隔离不能硬隔离,实际上也不能封不能摆东西,因为这是公区,而且要做紧急消防逃生通道的。另外本子的房子由于抗震要求,层高很多矮半米,用起来也不舒服(很多鬼子房子看起来显大有这个因素,另一个是因为他们LDK一体化设计少了很多隔墙)。本子的公寓建筑多采用大进深的设计(实际上也是规划条件太差了),采光和通风都远不及国内近10年的产品。
香港因为阳台不仅全计容还要从墙外算起(大陆和日本都是从墙壁中间算起),所以香港开发商就没动力做大阳台,而是转而做飘窗,我们偷飘窗就是跟香港学的,但是香港做得比我们差,他们也是规划条件太烂,导致产品设计的梯户比太高,南北通和大面宽产品都做不了(除非顶级豪宅),所以他们的产品也是不能像我们一样动辄把飘窗拉满的,实际偷出来的效果自然也有限了。
综合来看,如果你不住在北京,一般中国人住房还是比较幸福的。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北京要封阳台(面积全计)、不许做设备平台、不许做小面积复式加楼板,各种限制下来,我们也没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