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煲完汤之后的固体物叫汤渣,可吃可不吃,汤才是重点
【本文来自《广东煲汤是清汤里飘着肥肉,这不放酱油怎么入口啊?》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你还是不太了解情况。作为普通的广东人,我说说对本地老火汤的认识,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确。
在广东,煲完汤之后的固体物,一般都叫做汤渣,已经是属于次要的东西,汤才是重点,精华的味道都在汤里头了。
这汤渣有点像煲药之后剩下的药渣?汤渣可吃可不吃,完全自由,汤的本味才是精华。
有些不好入口的汤渣,例如肉质比较粗糙的龙骨或者瘦肉,煲完汤后,味道本身已经很淡了,加上口感非常粗糙,又煲硬了,一点都不好吃,即使要吃,吃之前最好也要经过再处理,例如单独捞出来爆炒,酱焖之类的,再不济,也可以沾点鲜味酱油再下口。
这类汤渣很少会捞起直接吃的。这类型的汤渣,按以前来说,就算不吃,也没人觉得浪费和可惜,因为确实不好吃。
当然,现在提倡不浪费,汤渣还是要尽量吃完,不要浪费资源。
而一些好入口的汤渣,例如肉质比较好的排骨,扇骨,猪展,或者鸡腿,鸡鹅脚,花胶,鲍鱼之类的,这种是适合直接捞起来就吃的,捞起来再处理之后再吃同样可以,没有死规矩,这种不吃完就会觉得浪费。
还有一些蔬菜类的汤料,例如玉米,胡萝卜,冬瓜,无花果啥的,也可以直接吃,这种有时候会比肉更受欢迎。无骨的瓜果类软的已经完全煲林了,入口即化,又可以解腻。
煲汤的豆类也可以捞出来吃一点,因为基本已经煲软了,这种在汤里面属于小零食了。
我们这边一般比较少用肥肉煲汤,偶尔会用这么一两次,当然特别喜欢吃肥肉的例外。因为大家都知道肥肉吃多了不健康,而且煲出来的汤太多浮油,看着就觉得腻,喝起来也是腻。
这是我这边作为一户广东普通家庭对汤和汤渣的了解和看法。
炖汤也一样,粗糙的肉很多时候可能会选择不吃,除非是真的没其他菜色可以吃了。
当然,现在我们要节约粮食,减少浪费,不好吃的汤渣也不能浪费。
如果是外出就餐,捞出来的汤渣基本是原生态没有再烹饪的,你觉得不好吃是正常的,因为那是煲汤剩下的汤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