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谢安传》附《谢混传》的记载,可知“禁脔”是指皇帝吃的东西
【本文来自《猪肉在明朝以前属于贱肉,原因是当时猪肉非常骚,上等人以吃牛羊肉为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据《晋书▪谢安传》附《谢混传》记载:
元帝始镇建业,公私窘罄,每得一豘,以为珍馐。项上一脔尤美,辄以荐帝,群下未敢先尝,于时呼为“禁脔”。
元帝就是司马叡,在西晋时为琅琊王,西晋亡国后逃到江南,在众人辅佐下在建业,也就是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元”,是《谥号解》中说,就是“始建国都”的意思,也就是因为他“始镇建业”。“公私窘罄”是说这些人生活窘迫。“每得一豘”,“豘”与“豚”相同,亦即“小猪”。古人以羊肉为上等,但因为经济窘迫所以认为猪肉最好。“脔”是小块儿的肉,这些人认为猪脖子上的肉最珍贵,是给皇上吃的,大家都不敢尝。禁,就是“宫廷的”、“皇帝的”,我们21世纪所说“紫禁城”、“禁卫军”、“宫禁”,都是这个意思。
以上可见,“禁脔”是指“豘”的“项上一脔”,意思是皇帝吃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