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阉割,早在商朝即已出现

【本文由“密集雨”推荐,来自《猪肉在明朝以前属于贱肉,原因是当时猪肉非常骚,上等人以吃牛羊肉为主》评论区,标题为密集雨添加】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有关于猪的阉割的记载。《易经》中说“豶豕之牙吉”,即是说阉割后的猪,性格就变得驯顺,牙虽犀利,也不足为害。据载,“豕曰刚鬣,豚曰腯肥”,意思是未阉割的猪皮厚、毛粗,叫“豕”;而阉割后的猪则长得膘肥臀满,叫“豚”。秦汉之交,由于战乱频繁、骑术盛行,有关骡、马的阉割术也兴旺起来。逐渐形成了南劁北骟,即南方以猪、鸡、猫、狗等体形较小的禽畜为主,俗称“海棠活”;而北方则以骡、马、牛、羊,甚至是骆驼等体形较大的牲口为主,俗称“圈子活”。

2021-05-19
历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挥霍,直到…”

“美国人,真正该担心的时候到了”

直播:算法向善——共话AI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团体急了:没中国不行

操心中国,美国“黑手”又要伸向马来西亚和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