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虽好,可能做到精准无比但毫无激情,若没激情谈什么音乐呢?
【本文来自《发烧友是不是在交智商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首先给出结论:是,就是智商税。
我们公司负责对接美国杜比总部对华南区杜比影院的质量认证。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杜比指定的音频线也就是常见的铜线,既不要求所谓的单晶无氧铜,更不可能要求银线金线。用我们的专业器具检测过所谓的高端无氧铜或者银线,结论只是有细微的噪声,远低于人类能觉察的范围。至于平衡线就更扯淡了,平衡线根本不能改变频响曲线,只不过整体拉高曲线,也就是增加响度而已。
最后谈一下对发烧的看法。目前的烧友已经极大偏离了hifi的本质。从追求高保真、追求还原,变成了追求讨好自己的耳朵。这难免千人千耳,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听感还会变化。你所认为的“好”没有参考价值,各发烧友之间的“好”也不尽相同,根本没有标准可言。音乐本身的“情感”应该是由创作者录音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又何必在听音端自作多情。
嗯,但有一点,交响乐演出现场录音与单独录音也是有区别的,有观众和没观众除了声场变化外,最大的区别就是有观众对演奏家们的激情影响,没有观众的录音可能很中规中矩,适合录制,但绝没有有观众现场来的更有激情。完全模拟现场声场可能在高科技时代能够做到,但是,对于对人的激情和表演时的心态来说,任何高科技也是做不到的。
某次,听大提琴协奏曲现场,某大师演奏不到三分之一,砰地一声琴弦断了,全场哑然后报以掌声,大师回场换弦重来,那状态和境界已无以比拟,估计以后也不可复来。
HIFI虽好,就像一幅铁面机器人,可能做到精准无比,但面无表情,毫无激情,没有激情谈什么音乐呢?
交响、歌剧、咏叹调是一定要去音乐厅的,多少人在家几乎从来不爱听这些,被我拉进音乐厅后感叹,原来这些都这么好听,不在现场感受不到啊!如果芭蕾有现场乐队,那将是绝美的事,但现在几乎绝迹,好乐队不参与芭蕾了。
而且,这一切以贝多芬第九交响为最,每场听下来,就像上瘾一样的赶紧搜索下一次演出再何时,回家听音响,看卡拉扬视频,皆已无味,你在其中与你在画外,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