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时关10】决战巨鹿(上)

在赵国死守待援的巨鹿,秦军和反秦势力各自集结,一场决定秦国命运的战役就此爆发。

当然,从刘邦这边来看很简单:

羽大破秦军钜鹿下,虏王离,走章邯。(《汉书·高帝纪》)

……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史记·高祖本纪》)

基本没刘邦啥事,刘邦还在闷声发大财呢。但是钜鹿之战这一役实在太重要了,它几乎直接决定了秦王朝的命运,也间接加速了刘项二人的分裂。

因此我们有必要写别传盘一盘,那年巨鹿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项羽一战封神,又是什么让秦帝国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作为后人,我们看东西难免会有“上帝视角”,因此西竹君向来不信任“因果律”,我只相信“相关律”。相比于“因为A,所以B”,我更倾向于“因为A,所有很大程度上导致了B”。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结果的一种记载,至于为何如此,如何如此,大多是我们不知道的,因而这一部分,西竹君想从会战的各方势力盘一盘,大家都做了什么,“推测”可能在想什么。

在此之前,我们先聊一聊宋义这个人。项梁死后,楚国重新集结了军队。

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徵,此可谓知兵矣。”(《史记·项羽本纪》)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史记·项羽本纪》)

凭着丰富的姿势水平和愉悦的交流状态,以及友邦使者的肯定(和事佬?托?内鬼?),宋义被楚怀王熊心任命为楚军总统帅,项羽任副将。

500

但是楚军跑到了安阳,停留了四十六日不再继续进兵。矛盾就在这里出来了。

你是来救人的,你停在这里不进军是什么鬼?而且不同于往日,现在连日大雨,楚军后勤跟不上,士兵的状态一直都很低迷。况且我仇人就在对面呢,不去打是什么鬼?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项羽说,现在秦军围着巨鹿城,还没有打下来,我们迅速带兵过河,我们从外面往地面打,赵军从里面往外面打,秦国军队被前后夹击,不就很被动了吗?

我至今也没有看懂宋义当时是怎么想的: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鬬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项羽赶着过去杀人报仇,顺便把赵国给救了。宋义还坐在这里给项羽讲政治智慧:先让他们自相残杀,秦国赢了,那必然受到重创,我们可以以逸待劳,名利双收;秦国输了正好,我们直接挥师西进。还是看着他们两家打吧。

500

还不忘了补刀一句: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冲锋陷阵,打仗你行,但是运筹帷幄,统帅全军你还是跟我没得比,年轻人,你还是图样图森破。

大家印象里面项羽是个急性子,我倒觉得不是这个样子。换着西竹君我,我可能当场就把宋义给砍了。

500

孔子说过的,在菜市场看到仇人,都不带回家去抄家伙的,挽袖子上去就是干。你不去完成救人的公务也就算了,你不让我去血刃仇人为了大局我也忍了,你特么还要羞辱我是几个鬼?

宋义在担任军事统帅之前一直是楚国的令尹,应该是一个喜欢文学的读书人,读点书说几句话,被人肯定一下就开始飘了。当然这样说话有点难听,修饰一下,宋义可能是一个熟读兵法,沉稳的人吧。

宋义也真的是个高人,觉得这样项羽可能还不服气,接着下了一道军令: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说敢让我进军,就砍谁的头。这话摆明是对项羽说的。

宋义把朝堂里面的一套拿来对付项羽,项羽一时也还忍了。

但是宋义真的忘记了一个问题,军权在他手上,军心却在项羽手上。坐军帐中的是宋义,但是跟士卒同生共死,冲锋陷阵的却是项羽啊。更何况,楚军中最核心的精锐部队一直是项氏一族的军队

在军阀混战的时代,宋义还把真的把楚王当真正的王了。如果没有项氏一族持军复国,楚怀王熊心现在还在乡下种田呢吧?

所以我觉得小时候“力能扛鼎”这样的事情让我觉得项羽一直是个莽汉,我要谢罪的。

但是宋义还不消停,在统帅大军的时候,他还开了个小差:

(宋义)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一个军队的一号首长,在大战在即的时候,拥军不出,然后把自己的孩子托到国外去高干,不仅仅在国外给孩子安排了官职,还自己跑过去送儿子上任,还跑去喝酒开趴去了?

而军队里面呢?已经是旧历的十一月了,天气寒冷,又接连大雨,后勤也跟不上,士兵里连饭都吃不上,冻得瑟瑟发抖。

可能宋义是个真正的高人吧,他想通过这样迷兵之计,吸引秦军,让王离以为楚军有备而来,自慌阵脚,也使章邯露出破绽,楚国趁机西进,大破秦军吧。

500

只是历史没有给宋义证明自己的机会。这话正着说,反着说,都好使。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项羽在朝会上直接砍了宋义的头,宣告说宋义勾结齐国反叛除过,楚王私下命令我诛杀他。诸将领没有一个敢出声的,一齐说:“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

杀得好,大家共同拥护项羽代行军政大权,派人追到齐国把宋义的儿子给砍了。

楚怀王顺水推舟,让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这些人皆受项羽指挥节制。

这件事情,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整个钜鹿之战可以赢的决定性因素。

现代对宋义的布局至今有争论,有一部分人认为,秦国急于速战速决,想要以兵锋之胜求个了断,而只要你拖着不打,避其锋芒,耗着不打,沉稳持军,秦国就无利可图,持久必败。

500

西竹君不支持这样的看法,从大环境上来说,章邯东砍西砍以后的军事目的是达到了,各路军队都在巨鹿附近集结。只要王离军拿下巨鹿,秦军会师一处,就可以找反秦势力直接决战。拿下巨鹿,对秦国一定是利大于弊,秦国王离的军队不但可以得到修整,在旁边待机的章邯军队更是可以因时而动。

诸侯联军去打巨鹿,章邯军可以和王离军里应外合;诸侯联军退去,秦国精锐汇合秦军精锐,合兵灭楚,中间开花或者两头分进都是秦军的赢面。

不然章邯在巨鹿旁边修甬道当运输大队长是什么鬼?

章邯主动把自己的闪电战停下来,整顿军队,把剿灭起义军的主力变成一个巨型的预备队,并不是后世的一些阴谋论的“出卖王离”。

敌人不动,我不动,敌人一动,我就一击必杀。

进一步讲,章邯只等王离那边的动作,城一拿下,章邯军马上进攻;退一万步讲,章邯也给王离买了个保险:反秦联军敢动,大举西进,我带着精锐部队,也可以强行开团,直接来个一波带走。

即使我们现代人的上帝视角来看,章邯也真的是稳如老狗。不管怎么打,进路退路章邯都准备好了。

即使作为旁观者,仅仅看章邯的布局,我依然想问一句:这把怎么输?

王离拿下巨鹿,当然最好,万事大吉,秦军处处主动。这也是章邯最想看到的结果。

城破之前,联军(说白了就是楚军)撞章邯怀里,秦军找到机会让楚军精锐决战,那个时候可能就是又一个“口衔枚”的夜袭,章邯帽子戏法大破楚军,砍下“项上人头”,拿到三杀了。

到时候章邯左手楚王头,右手赵王头了,还赠送项羽等一大批反秦骨干的人头,起义军杀不完,起义军的领袖和牛人总杀得完吧?问题用军事手段解决不了,但是秦国的军事实力完成足以解决制造问题的人。

巨鹿之战对于秦军而言,是章邯从东西南北砍了一圈终于实现的一个战略结果:反秦势力集合一处,秦军精锐分南北陈军,对于焦头烂额的章邯而言,今天是一个上分的好日子。可谁曾想……

500

当然了这件事情没有发生很大程度也要“归功于”王离,虽然从战斗的实际效果而言,对于秦国“秦国”剿匪大业王离就是个打下手的“副将”。不过认真点来说,从编制还是政局来看,王离都是章邯之外,秦国的另外一大支柱。

只是对于秦国的反起义战争,章邯也是个神仙人物,我们后文从秦军、秦国开始接着讲。

相关阅读:

【汉时关08】东门黄犬

【汉时关09】进军!钜鹿!

看官老爷们读完以后随便说两句呗,总感觉我在这里自说自说orz好害羞

2019-09-23
历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驻哥伦比亚大使:中国来这是为了合作,无意取代谁

谈及特朗普,“很失望,我们成替罪羊了”

“从零开始发展行不通,我们必须拥抱中国”

“简直势不可挡!”美议员又操心起中国了

被当面说“胆怯”,特朗普大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