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婚姻观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男的一定要比女的强
【本文来自《如何看待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同时30至44岁未婚女性比例大幅提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做为一个有适龄闺女的父亲,如何看待?顺其自然。
1)闺女想不想找对象,想!那能不能放低要求(她本身三高:高学历,高个头,高收入),不能!
她不觉得非要找个人结婚,只是觉得能找个合适的人结婚,生活更美好。否则也不焦虑。
这两者的差别,大了去了。
所以,以为嫁不出去的女孩多了,那男孩们就会占便宜的?有这想法的都是傻X。
2)焦虑的,其实都是父母。我会问自己:对闺女没对象不结婚,焦虑目的是什么?
首先是烦!跟子女一起,她那么大了永远当孩子,让父母有种绑定的感觉,让父母的生命无法喘息。
而如果碰到不懂事让父母一言难尽操碎心的小孩,更是如此。父母也先是自己,再是别的角色。
否则,那些新闻里小孩脑瘫几十年父母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的事为什么能上新闻,因为少有。
看到这样的新闻,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
就像小孩会想要父母一辈子关照自己,或父母又想让小孩一辈子对自己唯命是从。
这是把亲子关系脱离人性,美化了。
3)如果孩子很自立,自给自足,生活开心。你做父母的还焦虑,那就是被传统思想和社会舆论影响了。
大家都说成个家才完整。其实婚姻是为了稳定社会关系发展和繁殖后代的产物,显得合法合规合理合情嘛。
其实,你不繁殖别的人会繁殖,人类不会灭亡的哈。
结论: 自立自强的孩子不着急,等过了35岁,父母就不会催了,因为:习惯了。哈哈!
现在婚姻观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男的一定要比女的强,女的嫁给比自己条件差的就是吃亏了。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就是这样,传统家庭,家庭条件不错,自己收入也不错,很独立。35、6了还没嫁,说她不急吧,估计也挺急的,毕竟是传统家庭,非不婚主义者。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这个合适的我的感觉就是她不想找比她差的,宁愿单着,也不愿将就。
但这个就是一个误区,先举两个例子,我曾经的两个女同事就不一样,第一个女同事985名校研究生毕业,在四大行工作,找了一个高中同学(普通本科毕业,小外贸型私企工作)我们当时也是觉得女的吃亏了,但十来年下来,他们很幸福。
另一个女孩也是四大行工作,很优秀,很受领导重视,很快就升职了。但爱情婚姻不是很顺利。在30岁时,终于找到了她的另一半,一个很普通的很老实的男孩,工作也不怎么好,收入也不高。他们现在也过得很好。
总结下来,其实找对象,实际上是找生活合作伙伴,只要对方没有不良爱好和生活习惯,没有动不动就暴躁的脾气,双方有一定的共同语言就肯定有过得好。千万不要用学历、收入和家庭背景等等来量化。
可惜现在被自媒体误导和洗脑的人太多了,特别是女孩和女方家长。完全用物质来量化对方,只要得出比自己差,就不考虑了。殊不知物质化考核过关的男孩并不见得是好老公。好老公不一定符合这个物质化的标准。结果是一直都没有合适的恋爱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