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一种演变路线,都看不出水饺的产生有任何外来影响

【本文来自《饺子代表不了中华饮食文化,南方绝大部分土著根本就不吃这东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包饺子需要大量小麦,游牧民族之所以游牧就是因为他们不种小麦。其他民族类似饺子的东西是怎么产生的我们不知道,但是中国的饺子原本叫做角子,最初未必是水煮的(可能是类似今天北方的炸油角或者饺子状“韭菜盒子”的形态,馅料大概率五花八门),汉代就有了,而且全国都有,南方也一样。有些地方说自己没有,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真的没有,只是叫法不同,烹饪方法不同而已。馄饨和角子中,角子应该是更早出现的,但水煮的吃法很可能是从馄饨引进的。水饺在近代“饺子”一词普及以前,在中原诸地称为“扁食”。当然,由于史料模糊,我们很难绝对地说“扁食”就是水煮的缩小了的“角子”,然而即便假设“扁食”并非从“角子”演变而来,史料依然可以支撑“扁食”是一种馄饨的变体。无论哪一种演变路线,都看不出水饺的产生有任何外来影响,而广义的“饺子”,也就是“角子”,更是历史悠久且分布广泛了。

发表于上海市
2024-01-25
生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又想对华出损招?贝森特回应

变本加厉!欧盟列出12家中国内地及香港实体

美欧日车企无一幸免,人怎么能闯这么大祸@荷兰

“中国太快了!一旦启动出口,将成强劲对手”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