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方言可通过推普去解决,但是社会方言的问题就不是推不推普的问题了,消除不了
【本文由“印加节度使”推荐,来自《方言值得保留,但应该作为文化现象,而不是交流工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没有人讲的那一刻,方言就死了,还管你怎么供起来,都无意义了
对,也不对。
说对,是今天的几大汉语方言,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使用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那么走向消亡是必然的。但是这依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对不是十年、二十年内就能完成的。有些人嚷嚷着要消灭方言,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说不对,是因为即便今天几大方言消亡了,首先取代它们的,也并不是标准普通话,而是方言化的普通话。就像普通话分级,能达到二甲乃至一乙的人并不多,达不到的,除了认字不多,读错音之外,往往就是受方言影响过大。像南方人学普通话知道n和ng,但是就是不容易读出来;有的方言区n和l不分,也会被很多人带进他们所谓的普通话里。
其次,就算经过长期的过程,这些方言化的因素都被剔除了,其实新的方言依然会产生出来。“没有人讲的那一刻,方言就死了”,这句话是对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只要有人讲,就一定会产生差异,有差异,那就自然容易形成新的方言。词汇的差异是最容易产生的。事实上共同语本身也是一直都会吸纳方言词进入共同语。只是这种差异不会像今天的几大方言之间的差异那么大而已。
此外,我们常说的“方言”一般都是特指地域方言,而事实上“方言”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门类,即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可以通过推普去解决,但是社会方言的问题就不是推不推普的问题了,消除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