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很奇怪,明明都是救死扶伤搞前沿科学研究的,咋还能遁入空门呢?

【本文来自《年轻人涌入寺庙做义工,你怎么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之前有段时间和医生来往比较频繁,闲聊之余有个发现,他们都一个或几个和尚、尼姑、道士、道姑一类的朋友。倒不见的是因为他们本人求佛问道,而是他们过去的同学在参加工作初期有不少改变想法选择出家的。

我就很奇怪,明明都是救死扶伤搞前沿科学研究的,咋还能遁入空门呢?

推断原因大致有如下:

1、学医的人都很执着于自己的专业,毕竟寒窗苦读磨练十余载才站在手术台前,专业自信是绝对必须的,但同时现代医学有太多尚且无法解释的疑难杂症。当一名敬业的医生面对这些疾病,绞尽脑汁查遍资料却得不到一个合理解释,一遍一遍劝解病患家属等等再等等,最终却只能说出一句“无可奈何,生死有命”时,他们的绝望之情绝不亚于病患家属,甚至于十几年建立起的自信心会一时崩塌。如果是老医生还好,毕竟已经对生死比较麻木了,但如果是在职业生涯初期的年轻人接连经受这种打击,那么很可能会改变他一贯的常识性认知。

2、虽然外科医生抽烟喝酒很出名,但大部分医生都比较注重养生,加上早出晚归长时间工作身体劳累(比方骨外科,基本就纯体力工作,听起来跟木匠差不大多),一旦有了闲暇时间就会选择静养,于是什么打坐、冥想、站桩一类就成为了首选。而且些活动似乎特别容易传播,老师带学生,师姐带师妹,可能有点组团做瑜伽的意思吧。这些也为医学生接触宗教文化进行了铺垫。

3、我自己推断的原因,就是博士就业的问题这些年非常凸显。比方985的医学生硕士,除了个别专业,想进三甲也很难,取个低级一些的医院,又不甘心,大部分有能力有精力、能抗住生活成本的,基本都会选择读博。读了博,就要天天肝文章,冲毕业,然后被导师PUA(导师也头疼,经费审计越来越严,博士工资发不高,又得肝项目,只能剥削压榨;加之就业不景气,大差不差的都抢着工作,学习好的想留校,但高校也卷的厉害,所以组里的硕士更不想读博了,陷入恶性循环,只能PUA),读完博发现导师不放人,按着文章不让发,高低让再继续读个博后....博后读出来都快三十五了,十几年呆在实验室里,跟嘉庆太子似的。结果出来后,发现不敢当医生了,自己没有处理医患关系的情商;去个研究所吧,天天养鸡养老鼠,总觉得有辱斯文没啥意思;留校吧,发现导师当年纯给自己画大饼,几年过去政策又变了,留校也百搭;而此时面临成家立业各种压力,之身去外地高校打拼又不太现实。这个过程不用经历,看看自己的师兄师姐,不知不觉就佛了,然后或许就彻底“佛”了。

2023-12-26
社会 健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驻哥伦比亚大使:中国来这是为了合作,无意取代谁

谈及特朗普,“很失望,我们成替罪羊了”

“从零开始发展行不通,我们必须拥抱中国”

“简直势不可挡!”美议员又操心起中国了

被当面说“胆怯”,特朗普大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