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破小并非一无是处,这种房子只要价格合适,其实是给北漂年轻人提供了一种选择
【本文来自《只要把“上车房”捏一捏水分,让年轻人能“上车”,后续的置换链条就全盘活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买房是两种心态:
1. 看涨的话,无论什么先抢一套,这是过去的常态。
2. 看跌的话,就算看的不错,也要犹豫。如果房子很好,居住品质高,买了住了舒服,那么可以吧涨跌暂时抛诸脑后,反正“自住不在乎”。
一线的问题是,居住品质大多数达不到期望,北京二环内多多平房,三四环内多老破小,过去价暴涨预期下,就无所谓了。房价不涨,那看着就真的不好下手。如果按照二三四线的标准,能看得过去的户型面积,在北京都得小一千万。老一代置过业的,可能能习惯一下北京这种情况,忍忍也就接受了。你让年轻一代大几百万去买几十年的老破小?人家可能宁可做一个小时地铁去郊区。
1、2完全同意。下面的观点想交流一下。
北京的老破小并非一无是处,这种房子只要价格合适,其实是给北漂年轻人提供了一种选择。我不知道您是不是北京人,是否感受过郊区通勤的痛苦,我同事每天上下班坐地铁,来回将近3个小时,到家后身心俱疲。他们目前就想着在城里买个学区一般的老破小,既解决了入学问题,又减少了通勤的时间成本。
还一个朋友,以前住海淀(很靠近昌平那边),如今住东城了,她说她再也回不去了,中午午休骑个小电动就回家了,午饭吃完还能小寐一会儿。
更重要的一点,这种房子当以后置换链条疏通后,是可以起到存钱罐的作用,变现后就是更好房子的首付款。
一线城市落脚是有门槛的,不可能随便一个人来轻易就住进南北通透的大平层,童话故事都不敢这么编。肯定是一步一步来,一套一套房子置换才越过越好的。
你说宁肯坐一小时地铁去郊区,那只是因为如今的老破小水分太多、太贵了,水攥出去,年轻人在城里买套小房子,室内仔细装修装修,想这样做的人一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