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考分流改在高考分流,同时降低大学生录取人数,提升上大学的门槛
【本文来自《中小学教育埋下的雷,最终在大学反噬了?我们的教育像一场慢性的炎症?》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小学还是比较轻松的,现在减负了,作业少了,考试也不排名了,老师也没那么爱批评了(现在主要是激励教育),除非自己家长要求在外面补文化课的,其他小孩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 。
当然最快乐还是幼儿园,公立幼儿园完全不允许教小学知识,天天都要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园还会配有很多玩具、器械,小孩在幼儿园玩得可开心了,放假还想着上幼儿园呢。
压力是从初中开始的,初中面临的是中考一半的淘汰率,而且需要考个好高中,因此小孩从初中就开始学习压力陡然上升,补课补好几门,11、12点睡觉很正常;
高中理科难度又是初中的几倍,量也是几倍,而文科题型非常活,考课外的内容非常多,语文要求的课外阅读量也无比大。所以很多小孩初中还能考8、90分的,上了高中很容易就考6、70分,甚至不及格,高中课程难学、学不懂加上高中开始住校不适应,所以心理压力非常大。
然而,到了大学并不会轻松,学生的压力也非常大。大学生主要是就业的压力大,不像我们那个时候大学毕业基本都能找一个工作。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从大一进去就开始刷题考研的,准备考公的,各种考证书的。大三开始找实习的,大四开始找工作面试的。反正想到大学毕业有可能找不到工作,这个心情必然是沉重的,压力是一直有的!
总结,现在小孩的压力主要在三个阶段:中学——中考的压力;高中——高考的压力;大学——考研(因为怕找不到好工作考研)和就业的压力。
而我们那个时候,主要就是高中考大学的压力,上初中的时候没有中考的压力,上大学的时候没有考研的压力(想考的才考)和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压力。
现在的小孩还是比我们那时候苦啊,所以现在小孩的抑郁症比率上升了!
我认为的解决之道:
一、取消中考分流,让小孩高考完再分流。其实中考完分流,对家长来说十分不甘心,一方面,初中毕业十四五岁,还像个小孩一样,心智都没成熟,就让他/她去上职校了,然后马上实习打工了?家长会觉得接受不了,所以即使没考上公立高中的家长,大概率还是会给小孩上个私立高中,也不会送孩子去上职校、技校。另一方面,家长会觉得如果没上高中,就没有考大学的机会。有些家长想着小孩初中没学好,是小孩贪玩,万一高中激发了学习潜能呢。而且现在考大学容易了,上高中就基本能考上大学了,剥夺了上高中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小孩上大学的机会。
二、降低大学招生人数。将中考分流改在高考分流,同时降低大学生录取人数,提升上大学的门槛。这样才能让学历回归应有的价值,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解决技术工人不足的问题。高中考不上大学,该努力的也努力过了(想继续考得也可以复读),确实不是读书的料,去学门技术大家更容易接受。而且这时候小孩也18岁了,学几年技术再走上工作岗位,这个年龄也比较合适,心智也比较成熟了。而且现在社会的趋势和西方国家一样,蓝领的工资越来越高,很多比坐办公室的人工资高,比起上四年大学后才发现找不到工作,还不如一开始就学门技术,起码可以自食其力,也不用浪费大好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