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产品屡屡爆出质量问题,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本文来自《张小泉的长痛与短痛》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小时候,随大人去镇上,总爱去镇南边街口的铁匠铺看张师傅和他的徒弟打铁。烧得通红的铁块,在有节奏的敲击声中会逐渐变成镰刀、铲子、锄头等常用工具,让我觉得非常神奇。炉膛里窜出的火苗、鼓风机发出的嗡嗡声、锤打时四溅的火花、煤炭的特殊气味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

张师傅个子高,性子急、嗓门大,门路也广。我家的缝纫机就是托他找关系买的。

铁匠铺除了打铁,还为骡马钉掌。铲马蹄是一个很解压的过程。马蹄经过修整,钉上新的马蹄铁,就像人穿上了新鞋。不过,那时候我一直觉得铲马蹄时,马儿们一定觉得很痛。

打铁做刀具,刀身、刃口的选材和硬度的把握全凭经验。经过锻打、淬火、回火、打磨等工序,一件件崭新的工具就诞生了。

普通人家的菜刀,须兼具多种功能。因此,制作时要反复锻打,其密度、强度、韧性要达到最佳。菜刀必须皮实耐用,不能太娇气。从农村集市上购买的菜刀一般不会出现断裂的情况。

刀剪是常用工具,不是高科技产品。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起,铁器就走入普通人的生产和生活中。“张小泉”产品屡屡爆出质量问题,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大约20年前,我花10元钱在菜市场附近的杂货铺买了一把菜刀,非常好用。几年后,我又买了一把。直到现在,这两把菜刀仍然好用。

发表于江苏省
2023-11-03
科技 社会 生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德外长取消访华,执政伙伴急了

“这是特朗普的惯用伎俩,加拿大必须反击”

美媒泼冷水:特朗普此行难有重大进展,东盟顾虑中国

近160年来创纪录大丰收,这是美国农民最不想看到的

特朗普金援干预下,米莱的经改实验迎来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