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比亚迪现在能到广西投资建厂,而传统汽车企业不能?
【本文来自《印了那么多钱,哪去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1;你并不是说“中国企业产业升级有利中国发展“,这不需要你说的,大家都知道。你说的比亚迪投资建厂,工人收入提高,税收提高,啥啥啥的,是产业升级带来的真金白银的收入。但你说的这些“收入提高”,其实跟“比亚迪产业升级”并无多大关系。要是传统车厂在南宁投资建厂,效果是一样的,。
升级其实就是二次创业,绝大部分敢升级的,最后不但升级不成功,反而把老底都赔进去了。这句话并没错。你举得比亚迪在南宁投资建厂这事,说这是产业升级,税收和工人都欢迎,啥啥啥的,并不能反驳这句话。
2;印度的工程专业大学生很少吗?你大概不知道印度的程序员数量比中国还多。至于说:印度标准,会写自己名字就不算文盲?请问是哪个印度标准?标准号?具体文件是什么?要是没有真凭实据的话,只能看做造谣了。印度没那么多文盲,就算真都是文盲,人家就干不了这些流水线的工作吗?《摩登时代》汽车流水线上也不需要多高的文化水平;中国以前战争年代,主要是文盲组成的军队,又是怎么打赢战争的?中国,印度,又是怎么创造灿烂的古代文明的?计划经济年代,你以为那些从旧社会过来的老工人,文化水平有多高?怎么又号称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呢?文盲不等于是傻子,完全可能比你读书读多了的,聪明得多,对于自己生存所必须的技能,学习的很快。
3;爱阁工房的智能定制家居,前端设计师做的房屋设计模型,后端工厂直接按模型生产板材的配件,配件的铆合结构、螺丝位置等等全部是智能生产,安装的时候就是类似拼积木那样按设计模型组装。。。。。现在只要是干这个的,这不是标配吗?甚至我印象中,哪怕十几年前,干全屋定制的,都是这样的吧?既然是定制,不这样,还能怎样搞?
至于你说的,大新县挖锰矿和锰相关冶炼的公司,永福县的罗汉果甜味素。从你说的来看,瓶颈在于矿产和农产的供给,网上一搜,大新是锰矿集中地,而永福是罗汉果的栽培适宜地。这个“产业升级”恐怕有很多是靠山吃山的结果,市场垄断到底是因为独有技术,还是独有资源的缘故?在外地找足够的罗汉果种植基地,怎么样了?全球的天然代糖市场有多大?别说可口可乐,还有雀巢,百事,乃至整个食品业。要是真的有多少要多少,只嫌产量不够多,那为什么不像种植烟叶一样,确定一个规划,几个县乃至几个省拿出很多土地,专门种植这个?不是供地供水供电都没问题吗?但如果罗汉果对栽培条件要求很高,只有永福才出产,那这个技术瓶颈就等于没突破,算不上什么产业升级了,锰的分析与此类似。你拿出的这三个例子,其实都不怎么样。
1、为什么比亚迪现在能到广西投资建厂,而传统汽车企业不能到广西投资建厂?原因就是因为比亚迪实现了产业升级,获得了比传统汽车企业更大的优势,所以传统汽车企业无法像比亚迪这样扩张,也无法像比亚迪一样提供更高收入的岗位,传统汽车企业在汽车市场被比亚迪压制,连后备的产能储备、人才储备也一样被比亚迪压制,这就是产业升级的鲜明对比。
2、印度文盲的标准是印度自己给的,印度人口教育水平低这种话题一大堆报道,我就懒得再查什么印度文盲标准的标准号了,我想对印度人口教育水平很低这个判断是没什么影响的。搞产业可远远不止要程序员,也不是什么文盲就能干的,这方面极其复杂,一个非常微观的,比如焊工就是技术活,这可不是什么文盲简单培训就能干的,高级焊工甚至是国家高级人才,而熟练焊工,广西相较珠三角都缺,越南印度之类找熟练焊工更是难上加难,就焊工一个岗,都够卡越南印度之类的脖子。而且焊工等还很基本,高端一点的,手搓电路板原件,工程师根据研发需求,自己设计自己焊接的原始电路板,用于新产品各种研发测试,汽车行业也越来越多需要各自集成电路,那么这种能自己手搓电路板的工程师,广西都难找,越南印度有几个?再顺便说点我知道的例子,几年前广西的电信通信工程师(普普通通,IT公司一抓一大把那种),到越南可以当国家级的通信专家,一帮搞通信的还从来不知道自己那么牛逼的,普普通通加班打工吃路边烧烤的通信打工人,跑越南能摇身一变成国家级大咖?这就是中国和印度越南之类的人才鸿沟,中国复杂庞大的技术工程人才体系造就的壁垒,说点大白话,我完全相信足够未来几十年卡死越南印度产业升级的脖子。
3、爱格工房那可不是标配,这又得废话一点工厂制造的问题了,传统工厂包括家具厂按干的是“标准件”,就是一个图纸下来,开模板,然后重复生产,可能几年都是产一模一样的东西,这才是低成本的传统搞法,就算定制家居,那也是一堆标准件组合起来的。爱格工房那个可不是,人家所有家具样式都可以直接定制,没什么标准件,前端设计师随便设计,各种规格的板材后面工厂都能生产,这玩意对传统工厂可是噩梦,一堆各式各样的非标板材,怎么管理?怎么组装?工人每次培训一次?这完全没法玩,但是爱格工房就能这样玩,他们之所以能这样玩,是他们升级了“软件开发能力”,是的,一个家具企业,有自己强大的软件开发部门,自主开发整合一堆软件,来满足自己的智能生产要求。
锰矿和各种猛的化合物冶炼,这也是一堆门槛的,特别是新能源电池,那种99.999%纯度的化合物,以为是什么路边阿三都能搞出来?人家从50年代就开始搞锰业了,经历多轮产业升级了,一堆核心技术,之前的镓锑卡美国脖子知道吧,锰业也一堆可以卡美国脖子的玩意,包括什么新能源汽车、军工航空,还没用而已。
罗汉果的甜味素,那也不是谁想提取就能提取的,桂林永福那些公司也是在这领域搞了几十年了,罗汉果可不是甘蔗,以为一压糖水就自动流出来了?罗汉果药食同源,里面一大堆复杂物质,还包含了大量高价值物质,可远远不止那些甜味素,这么多有价值的物质如何合理分离、提纯,也是一大堆核心技术。而且对这帮人,我还是蛮期待的,毕竟我还蛮爱甜食的,但是糖确实不能吃太多,他们搞的天然代糖能增加量产,我奶茶什么的都能多喝几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