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的沉默,没教会德国闭嘴,不该说的,朔尔茨一张嘴全说了

秦刚外长人在德国,朔尔茨却说出了“中国不像合作伙伴,越来越像竞争对手”的言论,这不仅是在伤害中德之间的合作关系,还辜负了秦刚外长访问德国的一片苦心。看来,冯德莱恩的沉默,还是没能教会德国闭嘴。

500

秦刚外长访问德国

日前,应德国政府邀请,秦刚外长来到德国进行访问。

秦刚外长的此次访问,也被外界视为是对上个月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访问中国后的回访,鉴于当前中欧双方在交流和合作中,依旧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影响,时常出现一些矛盾和阻碍,因此秦刚外长此行,不仅是为了中欧之间的合作而来,也是为了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和分歧。

然而,当秦刚外长在为了消除中欧之间的分歧进行努力时,德国总理朔尔茨却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朔尔茨在斯特拉斯堡举行的纪念“欧洲日”的活动上宣称,现在中国的行事方式,越来越像欧洲的对手和竞争者,而非合作伙伴。

500

外媒报道截图

 

朔尔茨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中国的行事方式有妨碍到欧洲的经济发展吗?我想不只是中国人会反驳这一观点,就连德国国内的企业都不会同意,声称“中国越来越不像合作伙伴”,朔尔茨问过德企的意见没有?

众所周知,中德经贸合作不仅发展潜力大,互补性还很强,例如汽车领域,是德国的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而中国正好汽车市场体量庞大,因此德国许多一线汽车品牌,都十分青睐于中国市场,跑到中国投资设厂已是常事。而且在去年朔尔茨访问中国期间,可是率领了一帮德国企业高管,这难道不就是奔着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而来的吗?怎么朔尔茨转眼就开始说出了这些话呢?

虽然朔尔茨表示中国越来越不像一个合作伙伴,但实打实的数据不会骗人,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第七年成为了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22年,中德之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2979亿欧元。由此可见,朔尔茨这一说法,根本就没现实依据支撑,恐怕完全是他的个人想法,真正的事实就是,中德之间的合作潜力,远远大于竞争。

除此之外,朔尔茨还表示,自己支持冯德莱恩的观点,欧盟27国不应该与中国脱钩,但在与中国合作时要“明智的规避风险”。

500

朔尔茨表示自己支持冯德莱恩的观点

自冯德莱恩与马克龙访华结束后,在对华关系的论调上,欧盟几乎分成了三大阵营:一方是支持马克龙的观点,即认可欧洲必须得有独立的对华政策以及自主权;而第二方就是反对马克龙的观点,认为欧盟不能独立于美国之外,必须得紧紧依赖美国,例如波罗的海三国加上波兰等国;第三方则是像冯德莱恩一样,虽然没有大谈要脱钩中国,但是抛出了所谓的要规避风险云云。目前看来,朔尔茨则是站在了与冯德莱恩类似的立场,只不过更偏激了一点,甚至已经开始将中国摘出合作伙伴的行列,不该说的话,朔尔茨一张嘴全都说了。

由此可见,中欧之间存在的分歧矛盾,就如同我们上面所言,在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影响时,依旧存在,秦刚外长访问德国,是十分必要且及时的。因此在秦刚外长与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的联合记者会上,秦刚外长就强调了,欧方所说的“去风险”,要先搞清楚,什么是风险?中方从没输出过自己的制度,坚持在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也从没干过类似破坏“北溪”2管道的事情,因此又哪来的风险呢?中方的对外输出,不是风险,而是保险,是机遇,不是危机。

500

外交部通告

除此之外,秦刚外长还点明,如果欧方以“去风险”的名义,来干一些去中国化的事情,那就是在去机遇,去合作,去发展,中欧双方都应该秉承着契约精神,不要把正常的投资贸易合作政治化,甚至是人为干预市场行为。

秦刚外长的话,说得明明白白,道理也已经都摆在德国面前了,德国政府应当仔细品品才对。实际上,正如我们上面所言,中德之间的经济合作互补性极强,如果朔尔茨想要跟随着冯德莱恩的步调,盲目地搞着所谓的“去风险”那套,那对德国来说,恐怕才是最大的风险。失去了俄罗斯廉价能源的德国经济,已经够不好受了,在这种时候,朔尔茨还把中国当成一个假想敌,那么德国的经济真的能承受得了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