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rillaz的25年,超前了全球乐坛多少年?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九鱼
“Gorillaz名下无烂歌”,这个观点来自于Gorillaz百度贴吧的某个吧友,它似乎也是乐队全球乐迷的共识。
除了优质的音乐输出之外,包括但不仅限于音乐圈才开始玩的很多东西,比如虚拟人设、元宇宙的概念、跨圈共创、VR等,都早已被Gorillaz玩出了花。
他们对世界乐坛的影响和他们的全球知名度是成正比的——大多数外媒和音乐从业者在提起Gorillaz时,都会用到“殿堂级”“地表最强”级别的词汇来形容这个虚拟乐队。
不过,他们以与时代逆行为出发点,最终又成功地超前于时代,这个过程本身,就已足够有趣和参考价值了。
A
用音乐交互,实现人设沉淀
1998年,前Blur乐队主唱Damon Albarn与漫画家Jamie Hewlett联手打造出虚拟乐队Gorillaz,由四位漫画角色组成(分别为主唱键盘手2D,贝司、吉他手默多克、主音吉他手面条,以及鼓手拉塞尔)。
Gorillaz创始人Damon Albarn & Jamie Hewlett
Gorillaz的首张同名专辑于2001年问世,即刻红遍全球,当年唱片销量即高达700万张。2005年,乐队出版了第二张专辑《Demon Days》,截至2007年,两张专辑销量合计已经突破了1500万张。Gorillaz也因此被收进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封“世界最成功虚拟乐队”。
截止到目前,Gorillaz已发行了8张录音室专辑,每张专辑的数据和风评都相当地拿得出手。可以说,“Gorillaz实实在在地长红了25年”,是一种不带任何修饰和夸大的说法。
更主要的是,Gorillaz早期发行的几张专辑,就至少提前了二十年地预言了当代流行乐的面貌。
回顾千禧年之交,音乐媒体和乐迷在音乐类型选择上仍然有一种小团体心态,对多元化元素则持有一个相对保守的态度。同一时间,曾经的英伦顶流乐队之一——Blur不仅多次被逼到了解散的边缘,连他们的“死对头”Oasis的发展似乎也走进了某种瓶颈。
于是,Gorillaz作为一个“虚拟乐队”,他们首先避开的就是分类。他们尽情地享受着自由,涉足嘻哈、电子、配音、流行、朋克摇滚,以及那些暂时无法被定义的所有东西。从Gorillaz那份首轮主创名单就能看出,乐队一开始要做的就不是顺应某个时代的作品。
在音乐制作这块,他们早于行业大多数人将重心放在了编曲和技术型融合上,其中包括采样、数字合成、虚拟乐器等技术。其中,他们在2001年的首张专辑《Gorillaz》中,就使用了采样技术将不同的音乐和声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但可能“超前思维运作”这个词,从来就没有在这群人当时的讨论中出现过。由此,这通操作看起来才更接近于一场只为逆风而行的豪赌。这种不顾一切也要冲破牢笼的情绪,从Gorillaz名下第一首“爆款”《Clint Eastwood》就能轻易地听出一二。
B
“想跟谁玩就跟谁玩”
在音乐作品之外,Gorillaz之所以能一而再而三地突围成功,他们敢于撒开手脚地玩共创,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Gorillaz合作过的音乐人、制作人等全球音乐行业从业者,已突破三位数;艺术门类更是多到难以计数,从任何 Gorillaz 专辑的封面说明都能看到一长串令人震惊的共创人员名单,这让他们每张专辑都自带了某种“行业认证”的标签。Damon不止一次地在采访中表达过“Gorillaz只和最优秀的人一起玩”的说法,并一次又一次地在作品中去验证它。
Gorillaz在为Damon开启了新的事业巅峰之时,他们的存在意义、共创玩法更是几度改写了音乐圈的发展进程,影响力更是远播到了多个艺术门类。包括最近几年才火起来的NFT,Bored Ape Yacht Club作为这一新兴艺术门类的代表人物,也不止一次地表达过,其名下的很多作品正是受到了Gorillaz的启发。
而且如果以Gorillaz发行首张专辑的2001年为乐队纪事元年的话,和同时期的所有音乐人一样,Gorillaz也完整地经历了音乐行业从唱片时代到网络时代的更迭,对于当时大多数音乐行业从业者来说,那都是一段至暗时光。但对于Gorillaz来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其如虎添翼。
Gorillaz不仅通过MV、Twitter、Instagram等媒介逐渐发展出一个个极其复杂的故事,建立起了更为独立的虚拟宇宙,后期更是融入到了现实生活中去,乐队背后的思想体系也逐渐成型。
Gorillaz凭直觉认为,音乐作为一种社交体验,音乐的很大一部分是歌迷互相讲述乐队成员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音乐本身一样是音乐的一部分,因为它帮助创造了文化。Gorillaz简单地采用了这个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后现代旋转,包括乐队成员之间如何从相遇相识到组乐队这部分的故事,就足以做成一系列的连载动漫了。
关于“Russel之书”的预告,图源:Twitter
在互联网时代的早期,Gorillaz 开始讲述一个故事,通过博客和视频、论坛以及最终的社交媒体一点一点地建立它的知识。背景故事非常复杂,以至于 Gorillaz Wiki 上的摘要需要打印四十页。甚至在互联网还未被各种大公司和社交媒体同质化之前,乐迷就可以“访问”到乐队的工作室和住所。
如此看来,Gorillaz也是个妥妥的“养成系”。无论是在乐队门类,还是在虚拟偶像门类,Gorillaz都是玩养成的鼻祖级存在。
C
用最新的技术,传达最质朴的音乐初心
在搞技术流这块,可以说,Gorillaz在多年前的起点,是现在很多虚拟偶像、艺人试图到达的终点。
在音乐表演和演出形式中,Gorillaz不断尝试新的技术和手段。在发行首专的2001年,Gorillaz就已经以Live的形式演出过了。当时,Damon和主创人员坐在屏幕后面,以剪影的形式出现,再利用Jamie的视觉效果投射在屏幕上。到在2017年的巡演的时候,乐队就开始使用全息投影技术来呈现虚拟角色的演出了。
在演出、非音乐项目的场景类合作上,Gorillaz也是玩得各种花样百出。在格莱美的舞台上,Gorillaz可以和麦当娜同台互动演出,一转身,乐队成员Murdoc又可以和健身博主一起跳操。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Gorillaz到不了的场景。
除了在演出上的创新,Gorillaz还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不断地为行业提供着如何“搞虚拟”的新思路。
其中,Gorillaz推出的最著名的应用程序之二有“Gorillaz - The Lenz”和“Gorillaz - Saturnz Barz VR Experience”,分别采用了AR和VR技术。前者可以可以通过手机相机来展示虚拟现实角色和音乐表演,同时还能将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转化成虚拟物品;后者则与Gorillaz的“Saturnz Barz (Spirit House)”音乐视频相关联,让乐迷可以穿上VR设备,体验音乐视频中所呈现的虚拟世界,包括探索虚拟房子、与虚拟角色互动等等。与此同时,他们借此不断地和各种品牌联名,既破了圈又实现了乐队独特的商业价值。
采用VR技术的《Saturnz Barz》MV
多年来,Gorillaz一直保持与科技发展的同步,拥抱数字化趋势,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了虚拟乐队这条路上的开创者。关键在于,在Gorillaz早于行业大多数人把这些玩透彻后,则开始着重于深究音乐可传达的文化理念和更为宏观的世界观。
在一次采访中,Damon在提到《Plastic Beach》的制作灵感时就说道:“这张唱片的曲风跟流行音乐差不多,但我倾尽所能来尝试呈现一些有深度的东西。我想今天世界上总有一些普遍的情绪——比如买一大堆塑料包装的熟食——本质上让人深感忧愁。”
发布第一张专辑时,Gorillaz成员还只有十几二十多岁,如今2-D已经有了皱纹和后退的发际线,Noodle也长高了,有了更加成熟的五官和外形。
对于听着Gorillaz长大的乐迷来说,Gorillaz早已不是卡通人物组成的乐队这么简单,更像是远方的朋友。正如Jamie曾说过的那样,现在对于很多人而言,Gorillaz不再仅仅是由四个动画角色组成的乐队了,它更像是一个有着某种价值追求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