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还得发挥自己的优势,从零定义产品和品牌,即自己生产车

【本文来自《余承东连夜下令?问界展车已撤除所有华为字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历下夏洛克
  • 我更支持大嘴一些

    华为如果真的要涉足汽车,那就必须直接入场造车。hi模式和智选模式都不行,我买车就是冲你华为的名字来的,而不是什么金康赛力斯问界,有你华为的标志,才代表了你华为给这车背书,消费者才会购买。

    你要想做中国的博世,但目前来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并不希望有一个博世,没人买单,你这想法也是一厢情愿啊。

    当然,华为现在资金紧张,涉足造车会造成资金压力,而且车市现在也在打价格战,所以任老说华为不造车,我倒是也能理解。

大嘴说的对。HI模式这种2B模式只会对电动和智能座舱能力弱的车企有用,但对华为的挑战在于:

1,电动车时代符合这些条件企业不多了。能力强的选择自研,能力再弱的已经倒下了。

2,符合条件的如赛力斯,但它的品牌力和渠道力非常羸弱。

3,利益绑定的华为为了增加赛力斯的销售,推出了华为电动车智选模式。但和普通电子消费品不同,电动车20多万以上的家庭耐用消费品,无法智选说服消费者,因为终极责任不明确。

4,销量急剧下降的现实,让大嘴试图改名华为问界,让品牌和产品对消费者的说服力更强,但现在被任总否了。

总结,消费者产品,家庭耐用消费品对品牌和产品的要求更高,尤其在白热化竞争的新能源市场,不完全拥有品牌很难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华为还得发挥自己的优势,从零定义产品和品牌,即自己生产车。

补充:如果任总真的禁止造车,HI模式也跑不通,那还有一个潜在的方式,就化整为零,不要绑定成HI模式,车企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但电动车系统不像传统车可以各自为政,而且还要快速软件迭代的需求,我也不确定可行。

最后的最后,不能再用传统车思维刻舟求剑了,电动车时代,电动车彻底颠覆了传统汽车的硬件为主的范式,而是软硬一体且软件快速迭代的系统了。现实会教做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