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话会189:我国曾研制的203毫米火炮有怎样的故事?
由最近网传的一条203炮弹测试公告,讲讲我国曾经研制203炮的那些事;时隔多年,美国海军考虑重拾舰艇垂发海上重新装填能力;借由美国宣布AGM-183A试射失败,聊聊美军各军种的其他高超声速项目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发表于未知
由最近网传的一条203炮弹测试公告,讲讲我国曾经研制203炮的那些事;时隔多年,美国海军考虑重拾舰艇垂发海上重新装填能力;借由美国宣布AGM-183A试射失败,聊聊美军各军种的其他高超声速项目
等82人 已参与问答
等19人 已参与问答
等13人 已参与问答
在固定炮位上,设计出能够保持一定射速的自动射击循环,应该可以吧。
我猜测这次靶场验证是做一个对比,到底是用203炮打制导炮弹好,还是海洋山舰的那门电磁炮更好?这有点像当年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的对比。
203炮不需要配备庞大的发电设备和超级电容,体积比较小,既可以作为舰炮,也可以作为陆炮使用。电磁炮上陆就比较麻烦了,恐怕要用重型卡车才能机动,而且还要带很多发电用的燃油。一辆卡车可能都不够用,最好是一战二战那种铁路炮。所以电磁炮适合在东南沿海战场使用,但不能用到中印边境战场。电磁炮比203炮复杂得多,昂贵得多,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肯定不如纯机械装置,必然会导致维护难,装备数量少。但是电磁炮也有优势,它的发电和储能设备也可以用于激光武器。它在发射过程没有火焰,一般卫星和无人机上常用的红外探测设备发现不了它。当然也不是说电磁炮就发现不了,雷达依然可以轻松发现它。电磁炮推出来一个金属块,金属块顶着导弹出膛,导弹在空中点火,距离电磁炮已经很远了。炮随时处在机动中,不容易被敌人攻击,而203炮很容易被敌人的反炮兵雷达锁定,摧毁。还有电磁炮的发射功率可以快速调节,打近打远随意选择,打重型导弹还是打轻型巡飞弹、无人机都很容易调节,203炮的炮弹都是统一规格的,做不到随意调节,它可以发射制导炮弹,但是无法发射导弹,至少目前无法发射。还有203炮的后坐力比较大,对军舰的稳性要求高,如果是陆炮需要人工挖驻锄,过程比较繁琐。
有可能在某些新技术的加持下,203炮也不是传统的203炮了。传统的203炮,比如M110A1,长径比37,射程并不比155炮更远,只是威力大约是2发155炮弹。战场毁伤效果比155炮好,但是仍然不如2S4“牡丹花”240毫米迫击炮。与其发展203榴弹炮不如发展240迫击炮。但是如果应用长炮管和滑翔弹技术,就大不一样了。一战时期的巴黎大炮口径是210毫米,炮管长36米,172倍径。炮弹飞行高度可达40千米,也是第一种到达同温层的人造物品。而高空稀薄的空气也使阻力减小,从而提高了射程,它的最大射程是131千米(台湾海峡最窄处129千米)。如果再应用滑翔翼,覆盖整个台湾,甚至打到冲绳都是可以实现的。海马斯的最大射程70公里,海马斯发射的小直径炸弹GLSDB射程是150公里,增加了一倍多。
所以203炮和电磁炮各有利弊,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两个都要。
大六轮车载155;
大八轮车载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