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伟大的童话作家,昨天是他的诞辰

公众号:动画学术趴/babblers

文/小于

500

“安徒生存活在他的故事之中,无论故事的媒介如何变换,他都跟随着他写下的故事,从波罗的海一直走到遥远的东方,甚至走得更远。”

“童话将使您不朽。”

1835年,在安徒生的第一部童话故事集在出版的时候,著名的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奥斯特就对安徒生说了这句话。如今,安徒生的童话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为世界上不同语言和民族的人们所知晓,并突破了文字符号的限制,化成了色彩绚丽的图像以及动人心弦的音乐,在2014年唱着“Let It Go”红遍全球的冰雪女王艾莎便是最好的例子。

但无论是冰雪女王还是丑小鸭,抑或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后人饱含敬意讲述的这些人物本质上其实都是在重塑安徒生当下的形象。

4月2日正值安徒生的诞辰,不妨来看看动画创作者们讲述过的安徒生童话。

为安徒生造像

相信不少人有在央视看过《安徒生讲故事》的系列动画。

动画片《安徒生讲故事》是由丹麦EGMONT公司从安徒生的160多篇童话中精选30篇原创制作,于于4月12日至6月2日在央视三个频道播出。

500

而让人印象更深的应该要说1989年迪士尼制作的《小美人鱼》了。

500

为爱情而努力的小美人鱼

动画创作者们对安徒生的偏爱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的,在众多的改编作品之中不得不提到的是二战后苏联老大哥的一些动画作品。

二战后的苏联运用特有的创作手法与民间传说、童话神话相结合进行动画创作,这其中备受眷顾的便有安徒生的故事。在此期间,苏联相继制作了《丑小鸭》(1956)、《冰雪女王》(1957)、《拇指姑娘》(1964)、《坚定的锡兵》(1976)等作品。

500

这其中,阿达曼诺夫的《冰雪女王》1957年获第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一等奖。同年,《冰雪女王》 在伦敦被评为十部年度最佳大型艺术片之一。

但可能因为这一版本的女王是比较高冷,所以在豆瓣上的评分人数也不是很多。但女王也不是完全的反派,在她抱着加伊的时候,难得地露出了温柔的神情。

500

(感谢马小掛动画史经典翻译计划提供的片源和字幕)

最后当格达尔去到女王的宫殿的时候,加伊在一旁砌着冰块。

500

原文说,这是中国游戏(七巧板)。

然而跟原著不同的是,想要柠檬和葡萄有好收成的女王本应该在远方,但她却出现在两个孩子的面前了。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出言相阻,就只是默默地看着这两个孩子。

500

而后,她便消失了。

阿达曼诺夫经由对女王的描写,创造出了他心中的安徒生的形象。

500

若《丑小鸭》是安徒生前半生的写照,那么《雪女王》应该就是他一生的追求。安徒生的童话中给予两个孩子的这段历练,正是所有孩子所必须的。正如他在故事的最后所写的那样:“他们两人坐在那儿,已经是成人了,但同时也是孩子——在心里还是孩子。这时正是夏天,暖和的、愉快的夏天。”

安徒生或许没有考虑过女王自身携带的故事,但这一点倒成了读者为他注释的地方。

很多版的改编都把刺入加伊心中的碎片当成是女王的阴谋,但在安徒生所讲的故事中,碎片是来自恶魔们的镜子。那么女王的出现以及动机就有些扑朔迷离了,也许单纯的试验并不能满足读者们的想象,因而这使得这个故事有了读者介入的余地。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雪女王》这个故事深得各国的喜爱,英国、日本等也有动画改编的作品,不知为何都不约而同地做成了分集动画。而且在豆瓣上的评分也不算低,还是可以去看看的。

500

500

但对这个故事做出最大程度的发散想象的,应当是2013年的《冰雪奇缘》

虽然已经完全不是原本的故事了,但也不能说这个故事跟安徒生的故事毫无联系。而在这个动画中,重构了雪女王的设定,并启用雪女王作为故事的讲述者。

由此,观众们得以第一次看到强大而有点怯懦的冰雪女王艾莎。

500

在《冰雪奇缘》之前,对这个故事情有独钟的俄罗斯也重制过一个版本。

500


虽然似乎并没能让观众满意,但他们之后毫不气馁地制作出了续集,但似乎也没能赢得大部分观众的心。

500

俄罗斯人对于安徒生的“热爱”似乎还在继续...

500

那么,还有续篇么?

别说,还真有!

500

4月,这个故事的第四个版本也要在影院跟中国的观众见面了。

那么到底这一次会是怎样的故事呢?这就得看各位有没有兴趣去了解一下了。

只是《冰雪女王》这么一个故事就被反复重述了多遍,其他同样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更不用说了。

每一次的重述不一定会让人乐于接受,但即便如此,人们乐于去重复讲述来自安徒生的故事。而在每一次的重述中,安徒生的身影都会重新浮现在观众的脑海中。正如在安徒生的葬礼上,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赶来给他最后的敬意所表明的:“你没有死,尽管你的眼睛闭上了——在孩子们的心中你永远活着。”

交友狂魔安徒生

对于动画业者如此富有吸引力的童话是如何从安徒生笔下诞生的呢?这里笔者想聊聊一个一直被许多人忽略的原因:

童话之外的安徒生是个交友小能手。

500

安徒生热爱旅行。从他十四岁(1819)离开欧登塞到哥本哈根的时候开始,这个爱好便伴随了他的大半生。在成为演员的梦想破灭之后,安徒生开始把自己视为一个戏剧和诗歌作家,而他同时也热衷于写游记。在出国游历之前,他写了以《漫步》为标题的散文。这是他为自己在幻想世界漫游而写的游记。

安徒生的第一次出国游历是在1831年,这一次的游历让他写成了《一八三一年夏哈茨山、萨克森山瑞士等地旅游剪影》。此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欧洲地区的漫游。

而他每到一个地方,都是饱含热情地去结识当地的名人。他和大仲马手挽着手去看戏,在狄更斯家蹭住了五个星期,描写了巴尔扎克的一双“柔软和纤细的手”……

500

巴尔扎克: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当然这之中他也遇到挫折,比如他在柏林的时候想去拜访同是写作童话的格林兄弟,结果格林哥哥不认识他。受挫的安徒生为此郁闷了很久,格林弟弟之后去哄也没能让他从这个郁闷中解脱出来。

500

格林哥哥:我真不是故意的啊……格林弟弟:唉,哄不回来了……

这么一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安徒生以一人之力串联了十九世纪的欧洲文坛。不仅如此,他还认识了一帮音乐界和物理学界的大佬们。李斯特跟他交情不浅,而他的老师汉斯·克里斯汀·奥斯特是他一生的知己。

“在他写作生涯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奥斯特对安徒生的持久的兴趣和无比的信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安徒生依靠自身的才华闻名于世,但在闻名之前,他也只能辗转于不同的资助者之间。即便他获得了科林家的许多帮助,但科林家始终秉持着理性,与他的巨大热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科林的帮助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安徒生在1846年8月写作完成后,还专门写了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此时,他正在世袭大公卡尔·亚历山大那里休息。‘谢谢!谢谢!——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的这份兄弟情谊;这是我对你的拥抱,就是对你的亲吻,对你的敬酒——我肯定你知道我的意思。谢谢!’

与往常一样,科林不喜欢安徒生的拥抱和亲吻。相反,他以简明而保留的方式回答说,他做这些不是为了得到安徒生的感情,而只是因为他的编辑习惯让他不能容忍一份文稿漏洞百出。”

——詹斯·安徒生《安徒生传》P286

这使他感到无形的隔阂。

来自贫苦家庭的他,在与上层贵族交往的过程中一直感受到这种隔阂。因而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他觉得自己像是“沼泽地里的一株植物”,艰难生长却又似乎快被淹没。

而奥斯特这样毫无保留的鼓励对安徒生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安徒生才会说——“奥斯特毫无疑问是我最爱的人。”

500

奥斯特:我信你这一次。

他坦诚地对待他在这个世界上遇见的所有人,而他的坦诚与天真也使他得到朋友们的喜爱。同时,他也是在他的交游之中开始了他的创作。人们喜爱的童话故事正是在他的游历中诞生出来的。

但安徒生的创作不仅仅在于写作,他还会创作绘画和剪纸作品。若是当时他有心要走绘画之路的话,相信同样也会因绘画而名扬四海。

500

安徒生的绘画作品

500

安徒生的剪纸作品

数百年后可以看到,选择了写作的安徒生的确应验了奥斯特所说的话,“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使您出名,而那些童话则将使您不朽”。

他存活在他的故事之中,无论故事的媒介如何变换,他都跟随着他写下的故事,从波罗的海一直走到遥远的东方,甚至走得更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