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浦岛上的大石币
在遥远的南太平洋岛屿雅浦岛上曾经流通着一种特殊的货币,有人称之为“石盘币”,也有人叫做“大石币”。没错,这玩意儿是石头做的。
我们都知道货币起源于交易,当以物易物不能满足大量的商品交易时,古人发明了货币充当交易媒介。开始用贝壳、兽皮,后来用布帛,等到冶炼技术发达后开始用金属货币。而雅浦岛的居民开发出了一种用石灰石切割、雕刻成型的货币,“费”,fei。这种石头货币的原材料本不产自雅浦岛,是从500公里以外的帕劳岛开采的。
雅浦岛人航行到帕劳,然后在岛上开采、切割、雕刻成型,具体什么形状呢?就是之前在农村经常能看到的大磨盘样子。石盘币的独特之处除了材质之外,还有就是在人们在用它做交易的时候,并不需要真正把石币交给对方。而是指着放在房前屋后或者村东头原本属于自己的石币说,这几块属于那个谁了,石币还留在原地。更匪夷所思的是,有时候你不用真实拥有石币,只要大家承认你拥有就可以。
岛上有一位老人,大家公认他最富有,也就是说拥有最多或者最大的石币。但是大家并没有见过他的石币。只是传说这位老人的祖先曾经在帕劳挖到一块巨大而且质地特别出色的石币,不过在运输雅浦岛的途中遇到风暴石沉大海了。当时有人认证了这一过程和石币的价值,所以大家都承认老头是最富有的,即使他的巨大石币已经躺在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之一底下。岛上民风之淳朴可见一斑。不过,故事里总会出现坏人。
1871年,一个叫奥基夫的米国人偶然漂流到雅浦岛。这家伙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一个道理:这些岛民好骗。于是奥基夫辗转到了香港,采购了先进的采石机器,利用当时的科学技术在帕劳岛挖凿石币,然后雇佣机械帆船运输大量的雅浦石币,用来购买当地特产椰子干。不过,后来大家认为他的石币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因为他是动用机器挖凿的,而且用机械船运输,没有付出岛民们获得石币的辛苦劳动。岛民们可能认为石币和比特币一样吧,得挖才有价值。欧洲列强总喜欢买卖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土地和国家。
1899年德国人从西班牙人手里买到了雅浦岛。德国人计划在岛上修路大搞基建,但是岛民并不感冒,说我们不需要。由于岛民不配合修路工作进展得很缓慢,最后德国人想出一个损招。德国人提出没收岛民的财产,所谓没收财产其实也就是用黑色油漆在石币上画个叉,大家一看自己的财产被没收了,才开始配合德国人修路。德国人也算讲信用,等路修好以后,按照约定把石币上的大黑叉都擦除了,等于把财产又还给了岛民。
至今,这些石币还保留在岛上,只是居民们已经不再把他们当成真正的财富了。